简介
备受瞩目的都市日常小说,别卷了,我重生还是小学生,由才华横溢的作者“莫慌啥子”创作,以林知乐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你喜欢都市日常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赶快来一读为快吧!
别卷了,我重生还是小学生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图书馆的宁静时光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班主任张老师宣布的一个消息,打破了这份平静。
“同学们,学校准备组织一支队伍,参加市里的‘智慧星’小学生知识竞赛。”张老师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全班,“这次竞赛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包括科学、历史、文学还有生活常识,需要团队合作。我们班需要推选三名同学组成代表队。”
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这种综合性的知识竞赛,可比单一的数学竞赛难多了。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林知乐。他几乎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人选。
张老师也看向林知乐,温和地问:“林知乐同学,你愿意参加吗?”
林知乐点了点头。他并不热衷比赛,但这似乎是一个将图书馆里那个小团体正式化的好机会。
“很好。”张老师笑了,然后又问,“那么,另外两位同学,你们有没有自愿报名的?或者,林知乐同学,你有没有想合作的伙伴?”
林知乐几乎没有犹豫,他站起身,清晰地说道:“张老师,我推荐李思睿和王小明同学。”
“啊?”王小明正支着脑袋看热闹,听到这话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他指着自己的鼻子,一脸难以置信,“我?乐哥,我不行啊!我啥都不懂!”
李思睿也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林知乐会推荐自己,更没想到会加上王小明。他微微蹙眉,看向林知乐,眼神里带着询问。
教室里也响起了一些窃窃私语。
“王小明?他上次数学及格都悬吧?”
“林知乐是不是搞错了?”
张老师也有些意外,但她相信林知乐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她看向另外两人:“李思睿同学,王小明同学,你们愿意吗?”
李思睿沉默了几秒,推了推眼镜,站了起来:“我愿意。”他选择相信林知乐的判断。
王小明看着林知乐鼓励的眼神,又看看周围同学怀疑的目光,一股莫名的勇气(或者说对乐哥的无条件信任)涌了上来,他也猛地站起来,大声说:“我……我也愿意!我会努力的!”
就这样,一支看起来极不平衡的队伍组建完成了——公认的天才林知乐,学霸李思睿,以及学渣王小明。
消息传开,连其他班的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奇怪。有人猜测林知乐是故意带两个“拖油瓶”以显示自己的能力,也有人觉得这只是小孩子胡闹。
面对这些议论,王小明压力最大。他第一次主动抱着课本和林知乐给他的《少年百科知识》猛啃,嘴里念念有词,连最爱的弹珠都暂时失宠了。
“乐哥,非洲最长的河是哪条?是尼罗河对吗?”
“乐哥,唐朝哪个诗人叫‘诗鬼’?是李贺吗?”
“乐哥,蚂蚁是用什么交流的?触角吗?”
他问题不断,虽然基础薄弱,但那股认真劲儿让林知乐和李思睿都对他刮目相看。
林知乐负责为他们梳理知识框架,划定重点范围。他将庞大的知识体系拆解成一个个小块,用生动的方式讲解。李思睿则发挥他记忆力好、逻辑强的优势,快速吸收整理,并负责检查王小明的背诵情况。
三人小组的备赛地点,自然定在了图书馆那个熟悉的角落。苏晚晴依旧坐在旁边画画,有时会安静地听他们讨论,偶尔还会根据讨论内容,画一些帮助记忆的示意图,比如朝代更迭图、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等,形象直观,成了团队的“秘密武器”。
“晚晴姐,你这图比书上好看多了!”王小明看着一幅画着各种珍稀动物的图鉴,由衷赞叹。
苏晚晴抿嘴一笑,继续低头勾勒。
备赛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王小明还是会记混知识点,李思睿有时会因为王小明的错误而显得不耐烦,林知乐则需要不断调解,确保团队的士气。
“思睿,小明以前没接触过这些,需要时间。”林知乐私下对李思睿说,“而且,你发现没有,他记东西虽然慢,但一旦记住就很难忘记,而且他联想记忆的能力很强。”
李思睿回想了一下,确实如此。王小明可能记不住“世界屋脊”是帕米尔高原,但他能记住“屋脊就是房顶,世界最高的房顶就是帕米尔”,虽然绕了点,但效果不错。他慢慢收起了些许轻视,开始尝试用更易懂的方式给王小明讲解。
团队的默契,在一次次磨合中悄然增长。
竞赛的日子很快到来。赛场设在学校礼堂,各个班级的代表队齐聚一堂,气氛紧张。王小明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和明亮的灯光,手心直冒汗。
“别怕,”林知乐低声说,“就当我们在图书馆讨论一样。知道就抢答,不知道也没关系。”
李思睿也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比赛开始。必答题环节,林知乐和李思睿稳扎稳打,几乎包揽了所有分数。王小明紧张得几次欲言又止,没能抢到机会。
到了抢答题环节,竞争更加激烈。题目千奇百怪,从“哪种动物瞳孔是长方形的?”(羊)到“《水浒传》中‘智多星’是谁?”(吴用)。
突然,主持人念出一道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描写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
林知乐和李思睿几乎同时按下了抢答器,但林知乐更快一点。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口时,他犹豫了一瞬——他脑海里瞬间闪过好几个相关的节日,需要零点几秒的确认。而这一瞬,被旁边一个反应极快的其他班选手抢了先。
“重阳节!”对方响亮地回答。
“回答正确!”
台下响起一阵惋惜的叹息。王小明更是急得直跺脚。
林知乐微微皱眉,这是他第一次在知识反应上“失手”。他感觉到李思睿投来的目光,那目光里没有责怪,只有一丝惊讶和询问。
林知乐瞬间明白了。他拥有超前的知识,但关于一些需要精确记忆和快速反应的常识细节,他并不比这些真正生活在这个时代、沉浸在这个文化环境里的孩子更有优势。他的大脑像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检索需要时间,而某些“本地”知识,已经成了别人的肌肉记忆。
这不是他的短板,而是他必须正视的现实。他不可能,也不需要包揽一切。
就在这时,一道偏冷门的题目出现:“生活中我们常说的‘白色污染’主要指的是什么?”
台下许多选手愣住了,这道题有些超纲。
王小明眼睛猛地一亮!他昨天刚好看过乐哥整理的环保知识卡片!他几乎是凭着本能,用尽全身力气按下了抢答器!
“砰!”声音格外响亮。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这个一直沉默的小胖子身上。
主持人:“请回答。”
王小明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是塑料袋!还有塑料包装那些!”
“回答正确!加十分!”
礼堂里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尤其是本班的同学,掌声格外响亮。
王小明涨红着脸坐下,激动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林知乐和李思睿同时拍了拍他的肩膀,李思睿甚至难得地露出了一个浅浅的笑容。
那一刻,王小明感觉所有的努力和压力都值了。他不是队伍的拖累,他也能为团队贡献力量!
最终,他们小队以微弱的优势获得了年级组的第一名。当三人一起站在台上领取奖状时,王小明捧着那张沉甸甸的奖状,笑得比任何人都开心。
这场比赛,让他们真正成为了一支团队。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看到了彼此的价值。林知乐是大脑和方向,李思睿是锋利的剑,王小明是出其不意的奇兵,而苏晚晴,则是他们安静却重要的后盾。
知识的星空下,他们不再是孤独的星辰,而是互相照耀、彼此支撑的小小星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