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楹下,缝住一生的雨》是一本引人入胜的都市日常小说,作者“陈北平”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维特陈蓝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3章,热爱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主要讲述了:维特做的铁护板比想象中更沉。他把三块铁皮用铆钉连起来,边缘磨得圆圆的,用蓝布条缠了圈,像给染缸穿了件铁甲衣。周师傅摸着护板上的纹路,突然说:“这铆钉钉得比我年轻时纳的鞋底还密。”陈蓝把那块带血印的蓝布…

《蓝花楹下,缝住一生的雨》精彩章节试读
维特做的铁护板比想象中更沉。他把三块铁皮用铆钉连起来,边缘磨得圆圆的,用蓝布条缠了圈,像给染缸穿了件铁甲衣。周师傅摸着护板上的纹路,突然说:“这铆钉钉得比我年轻时纳的鞋底还密。”
陈蓝把那块带血印的蓝布剪成小标,缝在每件成衣的衣角。布标上的血印在阳光下泛着暗红,像朵凝固的红梅。有次城隍庙的老板娘来取货,指着布标问:“这是新花样?”
“是念想。”陈蓝的针在布上走得又稳又快,“提醒咱们,好日子来得不容易。”
蓝苗开始学说话,最先会喊的不是“爹”也不是“娘”,而是“布布”。她总爱扯着晾在竹竿上的蓝布晃,口水沾在布角,像给布料镀了层亮膜。维特修机器时,就把她架在脖子上,小家伙的手抓着他的厚镜片,嘴里“布布”个不停,惹得染坊的伙计们直笑。
赵磊没再派人来捣乱,却在县城的布店挂出了“正宗茶蓝”的招牌,价格比他们的便宜一半。有老主顾来抱怨:“那布看着像,洗两次就发白,哪有你们的经得住搓?”
陈蓝听了,往染缸里多加了把茶渣:“咱们的蓝靠的是功夫,不是招牌。”她把蓝苗放在染缸边的小板凳上,教她认颜色,“这是浅蓝,像天上的云;这是深蓝,像茶乡的夜;这是咱们的茶蓝,像……像你爹修机器时眼里的光。”
蓝苗似懂非懂,伸手去够染缸里的水,被维特一把抱起来。“小祖宗,这可不能碰。”他用胡茬蹭女儿的脸,蓝苗咯咯笑,小手抓着他胸前的铜纽扣,突然喊了声“爹”。
维特的手僵在半空,厚镜片后的眼睛突然有点发潮。他把蓝苗举得高高的,在染坊转了个圈,铁护板被撞得“哐当”响:“再叫一声!”
“爹!爹!”蓝苗的声音像串银铃,在染缸上空荡开。
那天晚上,维特给蓝苗做了个小工具箱,里面是些磨圆了的螺丝和铁皮,小家伙抱着工具箱睡,嘴角还挂着笑。陈蓝看着父女俩的睡颜,突然在蓝苗的小褂子上绣了朵迷你蓝花楹,针脚比蚊子腿还细。
入秋时,茶乡的亲戚寄来包新采的蓝花楹种子。陈蓝把种子撒在染坊的墙角,说:“等它长出来,就知道咱们的布染得够不够蓝。”维特给种子浇了点染缸里的水,说:“沾点蓝气,长得旺。”
没过多久,街道主任突然来染坊,手里拿着张通知书。“县里要办手工艺品展,”主任指着他们的蓝布,“想让你们去参展,给省城露露脸。”
陈蓝有点犹豫,维特却拍了板:“去!让大家伙看看,咱们的蓝不是吹出来的。”他连夜给缝纫机换了新零件,又把所有的蓝布重新熨烫了一遍,铁熨斗在布上走过,留下淡淡的热气,像给布料盖了个合格章。
参展那天,维特背着蓝苗,陈蓝抱着叠蓝布衫,在展厅里占了个角落。周围的展台摆着精致的刺绣和木雕,只有他们的蓝布,素净得像片田野。有人在展台前停下,指着布标上的血印问:“这是啥?”
陈蓝刚要解释,蓝苗突然从维特怀里挣下来,指着血印喊:“娘,疼!”
众人都愣了,随即笑了起来。维特趁机说:“这是我们的念想,提醒我们手艺人得有骨气,不能让人随便欺负。”他拿起件茶蓝布衫,“您摸摸,这布经得住搓,经得住晒,就像咱庄稼人的心,实诚。”
展会快结束时,一个戴眼镜的老先生在展台前站了很久,反复看着布上的茶芽纹路。“这染法有点像失传的‘草木合染’,”老先生说,“我是省纺织学院的,想请你们去给学生讲讲,行吗?”
陈蓝和维特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光。“我们……我们哪会讲课啊。”维特有点不好意思,手在褂子上蹭了蹭。
“就讲讲你们的染布经,”老先生笑着说,“比课本上的实在。”
从学院回来的路上,蓝苗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枚小铜纽扣。陈蓝看着怀里的蓝布衫,突然说:“咱们是不是也该给蓝苗攒点学费了?”
“早开始攒了。”维特从口袋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是些硬币和毛票,“藏在机器底下,等她上学那天,就给她买个新书包,蓝布的。”
染坊的墙角,蓝花楹种子发了芽,两片嫩叶绿得像刚染过的布。维特给幼苗浇了点水,铁护板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却挡不住种子往上长的劲。陈蓝把今天展会上剩下的布标收起来,夹在本旧书里,说:“留着给蓝苗当标本,让她知道,她爹娘不是只会染布,还会守着布过日子。”
蓝苗在梦里翻了个身,小手抓住了陈蓝的衣角。染坊的夜很静,只有染缸里的水偶尔晃一下,映出铁护板的影子,像给日子加了道锁。而那株刚发芽的蓝花楹,正趁着夜色悄悄长,准备着有一天,把染坊的天空,染成属于它的蓝。
小说《蓝花楹下,缝住一生的雨》试读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