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文君
扫文推文 拯救书荒
寻找人类的幻想衍生目录小说的最新更新章节

人类的幻想衍生目录

作者:杨鲁环

字数:161753字

2025-11-05 06:09:02 连载

简介

人类的幻想衍生目录》是由作者“杨鲁环 ”创作编写的一本连载都市脑洞类型小说,陈墨是这本小说的主角,这本书已更新161753字。

人类的幻想衍生目录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一、呼吸之变,从外及内的转折

昆仑秘境的静心湖旁,陈墨盘膝坐在青石上已逾三日。湖面如镜,倒映着他纹丝不动的身影,连鬓角的发丝都未曾飘动——不是风停了,是他的呼吸变得极轻,轻到不足以搅动空气。

“口鼻呼吸频率降至每分钟0.8次,每次换气量仅50毫升,为常人的1/20。”智能手环的监测数据在全息屏上跳动,“血氧饱和度却稳定在99%,远超静息状态标准——身体正在启动未知的供氧机制。”

陈墨的意识沉入体内,丹劲修成的血核在丹田缓缓转动,像一颗自主发光的星辰。他能“看”到空气中的氧分子穿过皮肤毛孔,被毛细血管直接捕获;能“感”到细胞线粒体的跳动节奏,与血核的频率逐渐同步——这就是内呼吸的雏形,一种不依赖口鼻的生命能量交换方式。

三日前,他在研读《行气玉佩铭》时,对“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的吐纳之法有了新悟。化劲阶段的呼吸是“引气入体”,丹劲是“聚气成核”,而胎息,则是“气自循环”——像胎儿在母体中那样,不借外息,自足自洽。

“普通人的呼吸是‘耗能换气’,每次呼吸都会带走3%的生命能量。”陈墨在修行日志中写道,“胎息是‘节能循环’,让能量在体内形成闭环,损耗率趋近于零。这或许就是‘赤子婴儿’的奥秘:不是弱小,是极致的高效。”

二、胎息初成:脐下生风,气绕丹行

胎息的修炼,始于“锁鼻闭息”。

陈墨用特制的硅胶膜轻轻覆盖口鼻,阻断外部气流交换。起初,胸腔因习惯而本能起伏,却吸不进一丝空气,恐慌感像潮水般涌来。他立刻运转血核,用意念引导丹田的能量流遍全身——这是抱丹坐胯时练就的“意控力”,此刻成了对抗窒息感的关键。

第一小时,血氧浓度从99%降至82%,头晕目眩中,他仿佛回到母体,周围是温暖的黑暗,有微弱的“咚咚”声在耳边回响——后来才知,那是血核与心脏共振的频率。

第二小时,奇迹发生了。肚脐周围突然泛起温热,像有股气流从丹田涌向全身经脉,所过之处,细胞仿佛被唤醒,开始主动从血液中攫取氧气。血氧浓度不再下降,反而回升至85%。

“检测到腹主动脉搏动幅度增加3倍,腹腔压力周期性变化,形成‘腹式泵血’效应。”系统警报转为提示音,“这与胎儿通过脐带获取营养的机制高度相似,可称为‘脐呼吸’。”

陈墨撤去口鼻上的硅胶膜,却没有立刻恢复呼吸。他尝试用意念放大“脐呼吸”的幅度,丹田的血核随之加速转动,带动气血在体内形成顺时针循环。当能量流经过肺部时,肺泡竟自主扩张,从血液中“反向提取”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无需口鼻参与,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呼吸循环。

“胎息小成!”他睁开眼,湖面倒映的身影上,仿佛有层淡淡的光晕在流转。智能系统显示,刚才那次内呼吸持续了17分钟,期间身体能量消耗仅为常人的1/50。

张老恰好路过,见他双目清澈如婴儿,抚须笑道:“《黄庭经》说‘脐为命门,气绕丹行’,你这是把后天呼吸,修成了先天胎息。赤子之心,莫过于此。”

三、赤子境界:心无挂碍,意如婴孩

胎息带来的不仅是生理变化,更是心灵的蜕变。

陈墨发现,当呼吸不再成为生存的“必须”,大脑的杂念也随之减少。过去处理智核公司的万亿级决策时,即便超频算力也会感到精神疲惫;如今,他能在胎息状态下静坐半日,思维却始终清晰,像山涧的溪流,澄澈见底。

“您的脑电波α波占比提升至78%,这是深度冥想时才有的状态,却能同时进行复杂的逻辑运算。”神经科学家的报告中满是惊叹,“这相当于同时拥有婴儿的专注力与超级计算机的算力。”

这种“赤子之心”体现在待人接物上。面对竞争对手的恶意挖角,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布局反击,只是平静地告诉被挖走的员工:“智核的门永远为懂得‘合作’的人敞开。”结果三个月后,大部分人主动返回,说“外面的世界太吵,不如这里能静下心做事”。

在昆仑的孩童学堂,他会蹲下来与七岁的孩子讨论“星星为什么会发光”,认真倾听他们天马行空的答案——那些看似幼稚的想法,有时竟能启发他的科研思路。“婴儿的眼睛能看到最本质的东西,因为他们没有‘经验’的滤镜。”陈墨对老师说。

一次全球科技峰会上,有记者尖锐提问:“智核的技术垄断是否会威胁人类自由?”陈墨没有用数据反驳,只是笑着反问:“你小时候玩积木时,会担心积木太多吗?技术就像积木,关键在于玩积木的人有没有赤子般的善意。”

会场沉默片刻,随即爆发出掌声。人们忽然明白,这个站在世界顶端的男人,心灵竟纯净得像个孩子——不是天真,是历经复杂后的通透。

“胎息让能量损耗减少,也让杂念的‘能量供给’断了。”陈墨对张老解释,“就像湖面平静了,才能映出完整的天空。心灵空了,才能装下更多智慧。”

四、能量闭环:为罡劲筑基,向虚空迈步

胎息修炼满月时,陈墨的内呼吸时长突破两小时,期间无需任何外部能量补给,仅靠体内血核的能量循环就能维持巅峰状态。

“能量闭环效率达99.7%,接近理论完美值。”系统报告显示,“血核因持续的内循环而密度增加,表面出现晶体化纹路,硬度提升至金刚石的1.2倍——这是罡劲‘气贯金石’的物质基础。”

罡劲,是丹劲之后的境界,古籍描述为“气出体外,凝而成罡,可裂金石,可御刀剑”。而胎息的“能量零损耗”,正是罡劲“气不外泄”的前提——就像高压水枪必须先有密闭的泵体,才能喷出切割钢板的水流。

陈墨开始尝试“气透体外”。他在胎息状态下运转血核,将能量压缩至临界点后猛然外放——指尖前方的空气泛起涟漪,三米外的烛火被无形的力量截断,火焰在空中顿了半秒才熄灭。

“检测到体外形成0.3立方米的能量场,压强达1.2MPa,温度37℃,与体温一致。”系统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这不是简单的气流,是气血能量的实体化延伸,符合罡劲的初级特征。”

更重要的是,胎息让他对“虚空”有了新的感知。当内呼吸达到极致时,他能“听”到原子的振动声,能“看”到磁场的流线型轨迹。有次在智核的粒子对撞实验室,他仅凭胎息状态下的直觉,就预判出一次未被监测到的能量泄漏,避免了设备损毁。

“这就是‘打破虚空’的前奏。”张老看着他指尖激起的能量涟漪,“常人用仪器探测虚空,你用身体感知虚空。当胎息让内循环与天地外循环完全同步,就是罡劲大成之时。”

陈墨望着静心湖,湖面倒映的星辰仿佛落入体内,与丹田的血核交相辉映。他知道,胎息不是终点,而是向罡劲过渡的桥梁——这座桥,用赤子之心做桥墩,用内呼吸做桥身,通往的是“人与天地同息”的更高境界。

五、日用胎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胎息修成后,陈墨的生活变得更简单,也更“本真”。

他不再需要特制的金丹补充能量,每日三餐回归粗茶淡饭,却能从中汲取比从前更多的精华——胎息状态下的身体像精密的筛子,只留下有用的能量,排出所有杂质。有次他在智核食堂吃一碗白粥,竟“尝”到了稻米在生长时吸收的阳光味道。

工作中,他将胎息的“节能理念”融入公司管理。智核的服务器集群采用了新的“间歇式运算”模式,像胎息一样在“高负荷”与“低功耗”间智能切换,能耗降低40%,运算效率却提升15%。“最好的技术,应该像生命一样懂得休息。”他对技术团队说。

在昆仑的晨练中,他会教孩童们最简单的“腹式呼吸”,告诉他们:“呼吸是最好的老师,它教我们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孩子们不懂什么是胎息,却能跟着他的节奏,在一呼一吸间平静下来。

某夜,陈墨在星图穹顶下静坐,胎息让他的意识与宇宙的频率逐渐同步。他忽然明白,“赤子婴儿”的境界,不是退回幼稚,是守住本真;内呼吸的真谛,不是断绝外息,是与天地同息。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棂照在他脸上,血核与朝阳同时亮起,仿佛体内的小宇宙与体外的大宇宙完成了一次能量交换。陈墨缓缓起身,每一步都踩在呼吸的节点上——从口鼻呼吸到胎息,从耗能到节能,从复杂到简单,他的修行之路,正像一个圆,回归到生命最初的模样,却又蕴含着走向更远的力量。

胎息的修炼,让他懂得:最强大的能量,往往藏在最安静的循环里;最深刻的智慧,常常隐在最本真的状态中。而这,正是通往罡劲的密钥,也是探索生命终极奥秘的起点。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