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文君
扫文推文 拯救书荒

第3章

皇后区地下实验室的重力训练室里,陈墨的拳头击穿了厚度达三厘米的合金钢板,拳面却只留下淡红色的印记。汗水顺着肌肉线条滑落,滴在地面的瞬间被高温蒸发——刚刚结束的“极限负重”训练,他在三倍重力环境下完成了一千次拳卧撑,心率始终稳定在每分钟82次,这是肉身强度突破常人极限的证明。

“生物反馈数据:骨密度1.8g/cm³,肌肉纤维强度是常人的4.7倍,气血循环效率提升63%。”监测系统的电子音在训练室回荡,屏幕上的三维人体模型闪烁着代表“卓越”的绿色光点,“完美筑基药剂与‘性命诀’的协同效率达91%,未发现任何器官劳损。”

陈墨拿起毛巾擦拭身体,目光落在墙角的古籍上。那是一本线装的《性命圭旨》,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古代修士“性命双修”的法门——他将其中的“炼体”之道与现代运动科学结合,创造出这套“性命诀”:每日清晨在重力室淬炼肉身,午夜则在静室运转“意念周天”,用超频状态下的100倍算力梳理精神脉络,确保肉身与智慧同步进化。

“普通状态下的50倍学习能力,刚好用来消化古籍里的养生理论。”他翻开笔记本,上面用中英文对照记录着心得,“‘气沉丹田’对应现代医学的横膈膜呼吸法,‘周天循环’本质是自主神经的节律调控……古人用隐喻描述的身体奥秘,其实藏着科学的密码。”

训练结束后,陈墨走进相邻的知识储备室。三面墙的全息投影正滚动播放着各类知识:左侧是拓扑学的最新论文,中间是梵文古籍《奥义书》的注释,右侧则是非洲桑人部落的狩猎技巧。这是他过去一年半的“知识版图”,在完美筑基药剂的加持下,已积累了相当于7个博士学位的知识量,且能随时调用。

“调用‘材料力学’知识库,分析刚才击穿的合金钢板应力分布。”他对着空气下令,右侧投影立刻切换出钢板的受力模型,红色的应力集中区与他拳面接触的位置完全吻合,“结合‘中医经络学’,调整拳力爆发时的气血灌注路径,下次冲击可减少12%的能量损耗。”

这种跨领域知识的融合,是他超越常人的核心能力。就像研发新一代完美筑基药剂时,他用量子力学解释了适配酶的活性原理,用《黄帝内经》的“阴阳平衡”理论优化了药剂的代谢周期,最终让药剂不仅能提升智慧,还能滋养肉身——这正是“性命双修”在现代科技中的体现。

“智核公司的市值突破987亿美元,距离千亿只差13亿。”李默的通讯打断了他的思考,语气里带着难掩的兴奋,“新能源部门研发的固态电池获得特斯拉的独家采购协议,仅此一项就能带来至少20亿的季度收益。”

陈墨走到全球市场全息图前,指尖点在北美、欧洲、亚洲的几个节点上:“让金融团队启动‘稳进策略’,在市值突破千亿时放缓扩张,把重心转向‘技术沉淀’。”他调出新能源电池的材料配方,“用‘晶体生长理论’结合‘道家炼丹术’的火候控制,优化电池的生产工艺,良品率还能再提升5%。”

李默的瞳孔微微放大——他从未想过,古老的炼丹术能与现代电池生产产生关联。但在陈墨的知识网络里,这只是跨领域融合的常规操作:炼丹术中的“文武火”对应着材料合成时的温度梯度控制,“君臣佐使”的药材配比思维,恰好能优化电池正极材料的元素组合。

当暮色笼罩实验室,陈墨坐在静室的蒲团上,开始每日的“意念周天”。他没有开启超频,只用普通状态下的50倍感知力,细细体察气血在经络中的流动。脑海里,医学、物理学、古籍知识交织成一张立体网络,让他清晰地看到:肉身是智慧的容器,智慧是肉身的延伸,两者本就该如阴阳般相生相成。

这或许就是“性命之道”的终极答案:不是追求某一方面的极致,而是让肉身与智慧达成动态平衡,就像智核公司的发展——既要有冲击千亿市值的锋芒,也要有沉淀技术的内敛,这种张弛有度,才是长久之道。

第七章 知识为刃,实践为锋

曼哈顿的顶级拍卖行里,一场特殊的“知识拍卖”正在进行。

陈墨坐在贵宾席,看着台上展示的16世纪航海图——这张标注着未知大陆的羊皮纸,在常人眼中只是古董,在他看来却是破解“郑和下西洋航线争议”的关键证据。普通状态下的50倍记忆力让他清晰记得《明史》中关于宝船尺寸的记载,与航海图上的比例尺完美吻合。

“300万美元。”他举牌时,声音不大却带着笃定。

竞争对手是一位研究航海史的教授,他不服气地加价:“350万!这张图的真伪还需要考证,你根本不懂它的价值!”

陈墨微微一笑,开启超频模式,100倍算力让他瞬间调出大脑中储存的27份相关文献:“图中第7条航线标注的岛屿经纬度,与1524年葡萄牙探险家科尔特斯的日记完全一致,且羊皮纸的纤维分析显示,其制作工艺符合明代宣德年间的特征。”他顿了顿,补充道,“最关键的是,图中隐藏的罗盘校准标记,采用的是郑和船队独有的‘更路簿’算法。”

教授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最终放弃了竞价。当陈墨拍下航海图时,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件古董,更是知识转化为价值的例证——就像他常对团队说的:“知识本身没有力量,能在实践中调用的知识才有。”

回到实验室,他立刻用三维扫描技术复刻了航海图,结合卫星地图还原出郑和船队可能的航线。“将这条航线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对比,找出重叠的贸易节点。”他对张恒下令,“用‘智核-Ω’分析这些节点的资源分布,为我们的新能源材料采购提供参考。”

这种“历史为鉴”的商业策略,是智核公司快速崛起的秘诀之一。过去一年半,陈墨从《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中提炼出商业谈判技巧,让公司以低于市场30%的成本收购了三家芯片厂;从《天工开物》的“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中获得灵感,研发出基于植物油脂的新型电池电解液,申请了68项专利。

“医疗部门的AI诊断系统遇到瓶颈,对中医的‘脉象’识别准确率只有62%。”周琳的通讯带着困扰,“我们收集了10万份脉象数据,却始终找不到精准的量化标准。”

陈墨走进医疗实验室,看着屏幕上跳动的脉象图谱。普通状态下的他闭目凝神,将自己的50倍感知力集中在手腕的桡动脉处——这是他修炼“性命诀”时掌握的技能,能分辨出28种不同的脉象特征。“问题在于你们用西医的‘频率+振幅’模型去套中医脉象,忽略了‘气血流动的质感’。”

他开启超频,100倍算力让他能同时对比10万份脉象数据与对应的中医诊断结论:“建立‘三维脉象模型’,加入‘流畅度’和‘力度变化率’两个参数——这对应中医说的‘滑脉如珠走盘’‘弦脉如按琴弦’,能把准确率提升到89%。”

周琳按照他的指导调整算法,三小时后,AI对“滑脉”(常见于孕妇)的识别准确率果然突破了87%。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个模型还能反向推导,通过脉象数据预测某些西医难以早期发现的内分泌疾病,这正是跨学科知识融合的魔力。

智核公司的千亿市值庆功宴上,陈墨没有出席,而是在实验室研究古代的“透光镜”。这种西汉时期的青铜器,镜面能反射出背面的花纹,其原理与现代的激光全息技术惊人相似。“用这个原理改进我们的量子加密技术。”他对李默说,“在芯片表面蚀刻纳米级花纹,只有特定角度的光才能读取信息,比传统加密更难破解。”

当庆功宴的烟花在纽约上空绽放时,陈墨的目光落在实验室的标语上:“知识是地图,实践是脚步”。这一年半,他积累的知识足够装满一座图书馆,但真正让智核公司腾飞的,是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产品、策略、技术的能力——就像他的“性命诀”,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更要将两者熔铸于身。

第八章 千亿疆域,内外兼修

智核公司的市值在纳斯达克的钟声中突破千亿时,陈墨正在亚马逊雨林的秘密基地里,测试新型防弹衣的性能。

他穿着由公司新材料部门研发的“生物纤维甲”,在三倍重力环境下承受着高压气枪的射击。弹头击中背部的瞬间,纤维甲像活物般凹陷、扩散冲击力,最终将弹头弹开,而他的肌肉只是微微绷紧——这件衣服的灵感来自他研究鳄鱼皮结构时的发现,结合了现代仿生学与《武经总要》中“锁子甲”的编织原理,重量只有传统防弹衣的1/3,防护力却提升了3倍。

“市值达到1002.7亿美元,金融市场反应平稳,没有出现异常波动。”李默的声音从卫星通讯器传来,带着如释重负的轻松,“董事会提议召开新闻发布会,由您亲自宣布这个里程碑。”

陈墨脱下生物纤维甲,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公司股价:“推迟发布会,先启动‘千亿后计划’。”他调出一份清单,上面列着三个方向,“第一,成立‘跨学科研究院’,邀请历史学家、哲学家、传统工艺传承人加入,与科学家合作;第二,在全球设立12个‘知识共享站’,免费开放我们的非核心技术数据库;第三,启动‘青少年基础素养计划’,用AI辅助中小学教育,重点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这个计划让李默有些意外——通常公司达到千亿市值后,都会加速扩张,而陈墨却选择“反哺”。但他很快明白了其中的深意:智核公司的技术根基是跨学科融合,只有让更多领域的知识流动起来,才能持续产生创新;而培养具备知识迁移能力的下一代,更是在为未来的技术突破储备土壤。

“新能源部门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一处锂矿,储量足够全球使用50年,但当地土著部落以‘破坏圣地’为由反对开采。”王鹏的通讯带着焦虑,“我们的环境评估报告显示开采影响可控,但他们不相信现代科技。”

陈墨打开土著部落的文化资料,普通状态下的50倍学习能力让他在半小时内掌握了他们的创世神话和土地崇拜习俗。“让谈判团队带上‘全息重现仪’,用他们的神话故事解释我们的环保措施。”他说,“比如,把锂矿开采比作‘从大地母亲那里借取能量’,承诺开采后恢复地表植被,就像‘归还借走的礼物’——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沟通。”

三天后,王鹏传来好消息:土著部落同意合作,条件是智核公司要帮助他们建立“文化数字档案馆”,用AI技术保存他们的口述历史。“这比单纯的商业谈判收获更大。”王鹏的语气带着感慨,“他们的长老还教了我们一种识别地下水脉的方法,用这个找矿,勘探效率提升了40%。”

这正是陈墨追求的境界:商业扩张与文化尊重并行,现代科技与传统智慧互补。就像他修炼“性命诀”时,既用肌电仪监测肌肉状态,也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节律;既用超频算力解析经络原理,也保持“心无杂念”的冥想习惯——这种内外兼修,让他在掌控千亿帝国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清明。

“九头蛇组织最近在暗网发布了针对您的‘斩首计划’,声称要盗取完美筑基药剂的核心配方。”安全主管的声音凝重,“我们监测到有12名顶尖雇佣兵潜入纽约,身份已经确认,都是前特种部队成员。”

陈墨正在重力室进行“极限反应”训练,闻言只是微微侧头,躲过高速飞来的橡胶弹:“启动‘镜像计划’。”他的声音透过训练服的麦克风传出,带着金属般的质感,“让安保系统模拟我的生物特征和思维模式,给他们一个‘虚假的核心实验室’坐标——我倒要看看,他们能不能通过我设置的‘知识陷阱’。”

所谓“知识陷阱”,是他结合密码学与古代机关术设计的防御系统:进入实验室需要破解三道题,分别涉及玛雅历法、量子力学、《周易》卦象,任何一道答错,都会触发定向麻醉装置。这不仅是防御,更是对敌人的筛选——能通过的人,或许值得另一种方式“收服”。

当夜幕降临,陈墨站在秘密基地的天台上,俯瞰着亚马逊雨林的万家灯火。远处,智核公司援建的太阳能电站正发出微光,为部落提供清洁能源;近处,实验室的灯光下,跨学科团队正在研究如何用中医“五行理论”优化AI的决策模型。

他的脑海里,千亿市值的数字只是一个符号,真正重要的是这串数字背后的意义:用知识改善生活,用技术连接文明,用“性命之道”的平衡智慧,引领一个兼顾速度与温度的未来。

第九章 知行合一,道在日用

智核公司的跨学科研究院里,一场特殊的辩论正在进行。

历史学家手持《考工记》,与材料学家争论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哲学家引用海德格尔的“技术追问”,与AI工程师探讨算法的伦理边界;而陈墨则坐在角落,看着一位老中医用“望闻问切”诊断AI系统的“故障”——这是他推动的“知识碰撞”项目,每周让不同领域的专家跨界交流,激发创新火花。

“中医说的‘肝开窍于目’,在现代医学里找不到直接对应,但我们的AI通过分析10万例眼科疾病数据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的患者,患青光眼的概率是常人的3.2倍。”周琳兴奋地展示着最新发现,“这说明古人的经验总结里,藏着未被量化的科学规律。”

陈墨点头微笑。这正是他追求的“知行合一”:知识不能停留在书本或数据库里,必须在日常应用中活起来。就像他修炼“性命诀”,不仅要背诵心法,更要在每次呼吸、每个动作中体会;管理公司也是如此,千亿市值不是终点,而是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新起点。

“青少年基础素养计划在肯尼亚的试点很成功。”李默带来教育部门的报告,“我们开发的‘知识图谱’学习法,让当地学生的数学成绩平均提升47%——这种方法其实源自您之前提出的‘用树状思维串联知识点’,就像把数学公式比作树干,例题比作枝叶,非常形象。”

陈墨接过报告,翻到学生的绘画作品——孩子们把勾股定理画成了非洲草原上的长颈鹿,斜边是长颈鹿的脖子,两条直角边是它的腿。“这才是最好的学习。”他感慨道,“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理解知识,就像我用‘性命双修’理解肉身与智慧的关系。”

在实验室的“生活应用区”,陈列着他将知识融入日常的发明:根据声学原理设计的厨房,抽油烟机的位置刚好能抵消炒菜的噪音;用流体力学优化的淋浴系统,水温稳定且节水30%;甚至他常穿的衣服,面料编织方式借鉴了蜘蛛丝的结构,既透气又耐磨——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正是“道在日用”的体现。

“‘智核-Ω’在分析全球气候数据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古代玛雅文明的兴衰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高度吻合。”张恒的发现带着跨时空的震撼,“我们用100倍算力建立模型,预测未来50年的气候变迁,准确率提升到78%,这比单纯用现代气象数据更可靠。”

陈墨看着模型中太阳黑子与玛雅历法的对应曲线,突然想起《周易》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观察天地运行总结的规律,与现代科学的发现竟能如此呼应——这让他更加确信,知识的长河从来不是断裂的,而是需要后人用新的工具去疏浚、连接。

智核公司的千亿庆典最终以“知识嘉年华”的形式举行。没有奢华的宴会,而是向公众开放了研究院的部分区域:孩子们可以用VR体验量子力学,老人能学习用AI记录家族史,工匠们则与材料学家交流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改良——这正是陈墨想要的:让千亿市值的公司,成为传播知识、连接人心的平台。

庆典结束后,陈墨独自回到静室,运转“意念周天”。他没有开启超频,只用最平静的状态回顾这一年半的历程:从掌控完美筑基药剂,到平衡肉身与智慧;从推动公司扩张,到将知识融入生活——他走的每一步,都在实践着“性命之道”的真谛:不是追求遥不可及的玄妙,而是在日常的点滴中,让智慧滋养生命,让生命承载智慧。

当晨曦透过静室的窗棂,照在他平和的脸上,陈墨知道,千亿市值只是新的起点。未来的路,依然需要他带着这份“知行合一”的坚守,在知识的海洋里继续航行,让技术的光芒,最终温暖每个平凡的日子。

第十章 生生不息,道阻且长

在智核公司的“未来实验室”里,陈墨正在调试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