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文君
扫文推文 拯救书荒

第3章

等候曹操时,众人低声议论。

“仲德精通农事,可有良策?”

程昱叹道:”彻夜难眠,仍无头绪。”

其年岁最长,已五十有一。

“休要胡言,仲德这头华发岂是愁白的!”刘晔打趣道。

沉闷气氛稍缓。

“子扬素来钻研器械,可有妙法?”荀攸问道。

刘晔摇头:”我研习的终究是军械。若古人真有深耕利器,岂会失传?”

农为国本,良器必得流传。

众人神色又黯。

少顷,曹操满面春风而来。

“主公这般欢喜,莫非难题已解?”陈宫最知曹操。

曹操笑道:”知我者公台也!”

“子昂新制耕犁,翻土倍于直犁,更能深耕,利五谷生长!”

众所周知,深耕能增产。

改良后的版本:

在曲辕犁问世之前,农民们一直使用直犁耕作。直犁只能进行浅层翻土,因此农作物产量始终难以提高。

“什么?大公子研发了新式耕犁!”

这个消息令在场众人震惊不已。

新型犁具的工作效率是旧犁的两倍有余。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更惊人的是它能实现深度耕作。

曹操的一位谋士兴奋地说:”主公,若推广这种新犁,屯垦军的翻地速度将大幅提升。只要有足够数量的新犁,今年春播就能如期完成。虽然新开垦的土壤较为贫瘠,但总归能有所收获。”

众人纷纷颔首,困扰多时的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程昱补充道:”不仅如此,使用这种新犁后,明年秋冬季节可耕种的土地面积也能扩大。耕作效率翻倍意味着原来一户人家只能耕种百亩地,现在可以扩展到两百亩。”

“如今战乱初平,最丰富的资源就是闲置土地。只要鼓励百姓开垦,很快就能新增大量耕地!”

这种新式农具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解决屯垦军的燃眉之急。

待众人讨论告一段落,曹操轻拍手掌转换话题:”关于新犁的讨论暂且到此。今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与诸位分享。”

随着掌声响起,侍从们捧着托盘鱼贯而入。

每位大臣面前都摆放着一个金色托盘,上面盛着某种陌生作物。

“主公,这是……”大臣们面露疑惑。

这些金黄色的颗粒状物体看似金豆,却并非黄金。在场的谋士们从未见过这种奇特的东西。

曹操直截了当地揭示道:”此物名为玉米,亩产可达千余斤,相当于十石以上。”

“它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特别适合新开垦的土地。播种时只需挖坑埋种,栽培简单,成活率高,且几乎不需要特殊照料。”

“更重要的是,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春季播种,夏季即可收获,完全可以在屯垦军的新耕地上大规模种植,改良土壤质量。”

玉米!这个命名确实形象生动!

众人拿起玉米粒仔细观察,发现其质地异常坚硬。

这让他们更加兴奋——坚硬的特性意味着不易腐坏,利于长期储存。

“主公,此物真能达到亩产十石?”荀彧激动地捏着玉米种子求证。

一旁的荀攸甚至用牙齿尝试咬开玉米粒,结果差点崩坏了门牙。

“千真万确。此物与土豆一样,都是天赐祥瑞。”曹操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是海外商船在某个岛屿上偶然发现的珍贵作物,高价卖给了我军。目前整个兖州只有我们拥有。”

十石的惊人产量!

这时众人才完全反应过来,这又是一种高产作物。

难怪曹操今日满面春风。

在一片赞叹声中,唯有郭嘉保持着镇定。他心中暗想:这恐怕又是那位叶先生的杰作吧。

交瘤君【1>壹4$久8@㈡0#⒍4+

土豆与玉米问世,皆乃高产之粮。

天恩浩荡,赐我龙腾华夏丰饶之物。

自此,天下粮秣无须忧。

我华夏文明必当愈加辉煌。

曹操环视众人,沉声道:“兖州当务之急,乃全力保障春播,督造新犁,广植玉米。”

“然陶谦恐将趁春播之机发难,故需抽调部分黄巾降卒粮饷,以备军需!”

“日后自当补足,诸君勿虑。当下既要稳内政,亦需整军备战!望诸位同心协力。”

兖州硝烟未散,战事又将起。

然众人信心不减——兵精粮足,何惧陶谦?

“主公放心,吾等必竭力抗敌,击退来犯之军!”众臣肃然应诺。

**散议后,陈宫独留,折返而回。

曹操见之,未等其开口便道:“公台莫问,皆是叶先生之谋。”

陈宫却道:“主公,宫此番是为叶先生婚配之事。”

近日曹操忙于招贤纳士,竟将叶辉姻缘搁置。

经此提醒,曹操猛然击额:“险些误了大事!”

面露愧色道:“早前已遣人赴关中打探,近日当有音讯。”

“即刻命子廉亲赴关中。”

——上回曹洪劫得貂蝉,此番救蔡昭姬当非难事。

陈宫却摇头:“主公且缓。不若先探叶先生口风,知关中局势,子廉将军方能随机应变。”

“况且,仅派子廉一人恐有不妥。若只救蔡昭姬,日后或生变故。”

曹操蹙眉:一人不足?莫非还要救蔡邕?

如此…未免棘手。

“主公明鉴。”陈宫进言,“蔡邕名士,门生遍天下。若能救至兖州,何愁人才?”

“若蔡昭姬知主公见死不救,心生怨怼,向叶先生进言…”

“公台不必多言!”曹操悚然惊醒,“是操思虑不周。”

冷汗沁背——自己当真得意忘形了。

幸有陈宫拾遗补阙。

叶先生的考验至关重要,绝不能有闪失。

“今晚咱们仨去先生那儿讨杯酒喝!”

“正合我意!”

两只老狐狸心照不宣地相视而笑。

听先生讲故事实在是件乐事。

…………

夕阳西沉前!

“看明白了吗?”

叶辉终于完成了新犁的打造。这是融合曲辕犁与现代犁的优点改良而成,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省了制作时间,能让曹家村尽快批量生产,赶上春耕开荒。配合玉米种植,今年收成必定大幅提升。

有了充足饲料,就能多养家禽牲畜,村民收入也会显著增加。

“先生,原理我都掌握了,就是手笨。”曹昂认真答道。

叶辉打趣道:”我这手艺可是二十年单身练出来的,等你到了我的年纪,自然就熟练了!”

拍了拍曹昂肩膀,叶辉叮嘱道:”既然原理都懂了,制作流程也熟悉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带着村里铁匠木匠,给每家每户都打造出新犁来!”

“先生放心,我这就带着样品回去,连夜给他们讲解清楚,明天就开始制作!”曹昂干劲十足。

真是个好学生。

送走三人后,叶辉舒展着酸痛的筋骨。虽然凭着神级的农械精通,制作新犁不在话下,但毕竟是体力活,着实累人。

“典三,快去帮小蝉准备晚饭,今天咱们早点吃。”叶辉吩咐道:”我猜曹老板他们准要来蹭饭!”

听到”蹭饭”二字,典韦顿时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个箭步冲进厨房帮忙洗菜。

“叮!恭喜宿主成功教授学生犁具进化史及新犁制作工艺!奖励《武经总要》一部!”

兵书?我要这玩意儿干啥?又不上战场打仗。不过闲着也是闲着,叶辉索性在系统里翻阅起来。

“奇怪,先生家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关门了?”

“子修他们刚回去没多久啊?”

曹操和曹洪满脸疑惑。陈宫望了望天色:”主公,咱们听大公子讲解新犁耽搁了些时辰,不然这会儿早该喝上了。”

等待片刻,大门终于打开,露出张憨厚的笑脸。

“曹公,陈先生,你们来迟啦,先生已经用过晚饭了!”

典韦早早闩上了大门,曹操一行三人想直接闯入,门儿都没有。

可见典韦防着他们蹭饭,还是花了点心思的。

这不,效果立竿见影。

我特么是冲着饭来的?

瞅见典韦那副神情,曹操三人一时语塞。

好在曹操脸皮够厚,违心道:“典韦,我们仨用过晚饭了,就是来找先生喝酒闲谈的。”

“哦,那曹公请进吧。”典韦这才侧身让路,放三人进门。

反正饭也吃完了,咱的肚子可没亏着。

到了后院,三人果然瞧见叶辉坐在石桌旁。

桌上散落着几颗石子与断枝。

凑近细看,那些石子与断枝摆得极有章法,似是某种军阵战术。

曹操与陈宫心头一热——

莫非,先生还懂兵法?

“先生,这是在摆弄什么?”陈宫忍不住问。

叶辉回过神来,淡淡道:“你们来了?坐吧。”

“随便摆着玩的小玩意儿,不值一提。”

他越是轻描淡写,曹操陈宫越是心痒——这分明是军阵韬略!看来日后行军布阵的难题,也能请教先生了。

“吃过晚饭没?”叶辉话锋一转。

话音刚落,曹操与曹洪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噜作响。

曹操强撑道:“先生,我们用过饭了,特来讨杯酒喝,顺便答谢您为村里改良耕犁。”

“举手之劳,能帮上乡亲们就好。”叶辉笑道,“既带了酒,便边喝边聊。”

“正合我意!”曹操撩袍坐下,朝曹洪使了个眼色。

曹洪会意,低声吩咐貂蝉备几道下酒菜。

虽压着声音,叶辉却听得真切。他看破不说破——要面子?那就饿着吧。

“先生,有酒有菜,是不是该配段故事?”陈宫适时提议。今日来,不就是为了听董卓入关后的后续吗?

叶辉摇头笑叹:“你们啊,就惦记着掏空我的三国故事。”

“罢了,今日便讲讲董卓逃往长安后的 ** 。”

他清楚三人想听什么——英雄 ** 、文臣武将,那些刀光血影与孽海情仇。

曹操肃然道:“先生请讲,我等愿闻其详。”

“董卓焚毁洛阳都城,挟持天子与群臣西迁长安,见关东诸侯自相残杀,孙坚阵亡,愈发肆无忌惮。他僭称’尚父’,出行皆用天子仪仗;又在郿县修筑坞堡,征调二十五万民夫,城墙规制仿照长安,内藏足够二十年的粮草辎重……更在大宴群臣时肆意屠戮朝官,令百官胆寒。”叶辉娓娓道来:

“司徒王允回府后,忆及宴席间惨状,辗转难眠。为除 ** ,他……”

王允收留歌姬貂蝉为义女,设下连环计。一面让貂蝉与吕布相会,引得这位飞将神魂颠倒;一面又邀董卓过府,令貂蝉 ** 董卓。董卓果然中计,将貂蝉纳入府中。

得知此事的吕布勃然大怒,借职务之便频频潜入太师府与貂蝉私会。此事终被董卓发现,盛怒之下掷戟相向,险些取吕布性命。

谋士李儒识破此计,劝说董卓将貂蝉赐予吕布以安其心。奈何董卓贪恋美色,拒不采纳。李儒仰天长叹:”我等皆要命丧妇人之手!”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