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文君
扫文推文 拯救书荒

完结版《我在明朝卖大米,一朝成了皇叔》章节阅读

强烈推荐一本历史脑洞小说——《我在明朝卖大米,一朝成了皇叔》!本书由“丹丹顶鹤”创作,以朱夜朱元璋的视角展开了一段令人陶醉的故事。目前小说已更新至第13章,总字数158433字,精彩内容不容错过!主要讲述了:“噗。”朱元璋口中的那口茶,直接喷了出来。幸好蒋瓛头低得够深,不然就要被洗脸了。“然后,殿下就……就气得吐血,晕了过去。”蒋瓛终于说完了。整个养心殿,陷入了漫长的沉默。烛火在噼啪作响。朱元璋坐在那里,…

完结版《我在明朝卖大米,一朝成了皇叔》章节阅读

《我在明朝卖大米,一朝成了皇叔》精彩章节试读

“噗。”

朱元璋口中的那口茶,直接喷了出来。

幸好蒋瓛头低得够深,不然就要被洗脸了。

“然后,殿下就……就气得吐血,晕了过去。”

蒋瓛终于说完了。

整个养心殿,陷入了漫长的沉默。

烛火在噼啪作响。

朱元璋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脸上看不出喜怒。

过了不知道多久,他才缓缓开口。

“传旨,让太医院好生照料,缺什么药材,直接去内库取。”

“等他好了,让他来见咱。”

“遵旨。”

蒋瓛应了一声。

朱元璋靠在椅背上,闭着眼,脑子里反复回响着蒋瓛刚才复述的话。

“你连人都没当过……”

“你连饿都没挨过……”

“废物……”

这些话,骂的是允炆,又何尝不是在打他这个皇帝的脸?

他把允炆保护得太好了。

好到让他忘了,这天下,还有无数在泥地里挣扎求生的人。

仁慈是好事。

但没有脑子的仁慈,就是愚蠢。

不过……

朱元璋的嘴角,忽然咧开一个弧度。

往粥里掺沙子。

这一手,破局破得真是干脆利落。

是个狠人。

也是个聪明人。

“这个朱夜,什么来头?”

“回陛下,朱夜,男,十九岁。十年前随流民南下,出现在金陵城外。”

“曾被西凉侯蓝玉所救,并得其赏识,欲收为义子,带入军中。”

朱元璋的眉毛动了一下。

蓝玉?

“他拒绝了。”蒋瓛继续道,“他主动放弃了入军籍的机会,自请落了商籍,在城南开了这家米铺。”

放弃军功,去做一个下九流的商人?

“他的根脚呢?祖籍何处?父母何人?”

蒋瓛回答。

“臣查过鱼鳞册和黄册。”

“关于此人九岁之前的记录,一片空白。”

“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一样。”

九岁之前,一片空白?

朱元璋敲击扶手的手指,停住了。

他的脑海中,一道尘封的记忆,被猛地撕开。

洪武十四年。

他最小的儿子,朱棱,人间蒸发。

那一年,朱棱,正好九岁。

年龄对得上。

时间也对得上。

朱元璋的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

是他吗?

会是他吗?

那个他以为早就死在乱民之中,让他愧对马皇后多年的孩子?

一股巨大的冲动攫住了他。

他想立刻派人把那个朱夜抓进宫里来,仔仔细细地盘问。

不。

不行。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如果不是,那便是打草惊蛇,空欢喜一场。

如果是……

一个在市井里摸爬滚打了十年,能把皇太孙骂到吐血的“皇子”,会轻易与他相认吗?

朱元璋的喉结滚动了一下。

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在大殿里来回踱步。

许久。

他停下脚步,眼中闪烁着一种混杂着期盼与决断的复杂光芒。

“备便服。”

“朕,要亲自去会会他。”

过了一会,养心殿的宫人取来一套崭新的粗布麻衣。

料子是上好的棉麻,只是做得粗糙,故意做成了寻常农人的款式。

朱元璋脱下那身龙袍,换上了这身衣服。

布料摩擦着皮肤,带来一种久违的粗粝感。

他对着铜镜照了照。

镜子里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乡下老汉,面容黝黑,布满风霜,唯独一双手,因为常年批阅奏章,显得比寻常庄稼人要细嫩些。

他抓起一把炉灰,在手心随意搓了搓。

“陛下,夜深露重,城外龙蛇混杂,还是让蒋指挥使……”

门口,老太监不放心地劝谏。

“咱一个人。”

朱元璋的声音坚定。

“咱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什么阵仗没见过。金陵城里,还能有人要了咱的命不成?”

他迈开步子,走出了养心殿。

走出皇城,一股混杂着汗臭,馊水和尘土的味道便扑面而来。

与皇城内的井然有序不同,这里是另一个世界。

城墙根下,用破布和烂席子搭起了简陋的窝棚,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

窝棚里,挤满了面黄肌瘦的灾民。

哭声,呻吟声,咳嗽声,混成一片。

朱元璋的心,往下沉了沉。

他知道河南遭了灾,也知道流民涌入了京城。

可奏报上的文字,远不及亲眼所见的万分之一来得冲击。

一个卖炊饼的担子还在路边亮着微弱的油灯。

“老丈,这饼怎么卖?”

“两文钱一个。”

朱元璋掏出一小块碎银子。

“剩下的,不用找了。”

他指了指那担子。

“都给咱包起来。”

卖饼的小贩愣了一下,旋即手脚麻利地将几十个炊饼用油纸包好。

朱元璋提着那一大包热气腾腾的饼,走向最近的一个窝棚。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饼一个一个地递到那些伸出来的,干瘦的手里。

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孩童,脸上黑一道灰一道,挂着鼻涕,正哇哇大哭。

他的母亲抱着他,一脸的麻木与绝望。

朱元璋走过去,从怀里掏出自己的手帕,蹲下身,给那孩子擦了擦脸。

动作有些笨拙,却很轻柔。

然后,他拿起一个炊饼,掰成小块,塞到孩子手里。

孩子停止了哭泣,抓起饼就往嘴里塞。

孩子的母亲回过神来,对着朱元璋就要下跪。

朱元璋一把扶住她。

“老人家,您真是个大善人呐。”

那妇人哽咽着说。

“朝廷的粥棚都快开不下去了,您还自个儿掏钱……菩萨心肠,菩萨心肠啊。”

朱元璋把剩下的饼分给周围的人,才重新回到那妇人身边。

“朝廷的粥棚,怎么了?”

“唉,人太多了,米不够。听说今天城南有个米铺老板自己掏钱施粥,还被人搅了局。现在也不施粥,改发米了。”

妇人叹了口气。

“这世道,好人难做。”

“朝廷……就不管吗?”朱元璋的声音有些沙哑。

妇人看了他一眼,把怀里的孩子搂得更紧了。

“怎么能怪朝廷呢?洪武爷为了咱这些穷苦人,把天下的贪官都快杀光了。河南遭了那么大的灾,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咱不能什么都指望朝廷,指望洪武爷啊。”

她顿了顿,脸上竟有了一些光彩。

“洪武爷自己也是穷苦人出身,他心里,肯定是念着我们的。等朝廷缓过劲来,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小说《我在明朝卖大米,一朝成了皇叔》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