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作者“辞姿”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本书的主角是姜远,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目前本书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1章,千万不要错过!主要讲述了:祖师尚未开讲,大慧便出列跪拜道:“师父! 砍柴已久,恳请传授道法。”祖师看向姜远,问道:“童儿,大慧砍柴多久了?”姜远答道:“师父, 日夜锤炼金丹,冬炼阴火,夏炼阳火,循环五载,应是五年。”祖师点头,…
《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精彩章节试读
祖师尚未开讲,大慧便出列跪拜道:“师父! 砍柴已久,恳请传授道法。”
祖师看向姜远,问道:“童儿,大慧砍柴多久了?”
姜远答道:“师父, 日夜锤炼金丹,冬炼阴火,夏炼阳火,循环五载,应是五年。”
祖师点头,又问大慧:“砍柴五年,可算足够?”
大慧忙道:“够了!够了!”
祖师再问:“当真?”
大慧坚定道:“当真!”
姜远默然不语。他得元神相助,能察大慧心猿未伏,祖师令其砍柴,自有深意,或为断因果、镇心猿。如今大慧如此急切,无异于舍本逐末。
祖师心善,必会授以小术,然大慧若学之,日后恐生祸端。
果然,祖师沉吟片刻,道:“既如此,我传你‘静’字门道法,含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持斋戒语、睡功立功等。”
大慧大喜过望,高声道:“ 愿学!”
心猿未定,因果未了,岂知旁门与正道之别……
————
自大慧习得“静”字门道法,又过五载,岁月如梭。
姜童儿对大慧修行“静”字门道法之事不发一言,只专心炼就金丹,盼五人早日齐聚,共助元神。
这日,祖师登坛 ,召姜远与大慧前来。
姜远行至瑶台,向祖师行礼道:“ 拜见师父。”
祖师含笑抬手:“童儿免礼,你修行精进,甚好。”
祖师法力高深,一眼便知姜远金丹将成。虽进展缓慢,步履维艰,然根基稳固,待金丹成形,必能突飞猛进。
姜远落座道:“ 日夜炼丹,不敢懈怠。”
祖师微微点头,暗自欣喜:”这孩童元神充盈,心性沉稳,又有豫鼎护持,金公初成,邪祟难侵,确是修道之材,假以时日必能炼就金丹。”
当初祖师传授道法时,只道这童子会知难而退,不想他竟真入了门径。
姜远刚坐定不久。
大慧上前行礼:”师父, 来了!”
祖师问道:”大慧,你近日修习’静’字门 ,可有进益?”
大慧手舞足蹈,喜形于色:” 已有所成!如今得享长生,好不快活,多谢师父指点!”
祖师追问:”且说说你是如何修得长生。”
大慧笑道:”承蒙师父传授’静’字门要诀, 勤修辟谷之法,参悟睡中禅机,如今已能数载不食,梦中得道,连 也奈何不得!”
祖师颔首:”甚好,你且入座。”
大慧应声落座于姜远身后。
祖师开始讲授道法真谛。
姜远听得如饮甘露。
却见大慧昏昏欲睡。
祖师见状喝问:”大慧,为何不听讲?”
大慧惊醒道:”师父, 修的是辟谷睡禅,实在听不懂这些深奥道理!”
祖师叹道:”既如此,你且回去静修吧。”
大慧告退后,瑶台上只剩师徒二人。
祖师问姜远:”你如何看待大慧?”
姜远出列答道:”师弟心性浮躁,虽得门径却助长妄念,想必平日砍柴功课也有所懈怠。”
祖师点头:”此乃二神作祟。你见他自称得道,作何感想?”
姜远摇头:”这般长生算什么正道?不过’窑头土坯’罢了,未经水火锤炼,遇雨即溃!”
旁门左道看似捷径,实则根基虚浮,更易被邪念侵扰,岂是长生正途。
祖师赞许道:”徒儿见识不凡!”
遂继续讲经说法。
姜远听得心旷神怡。
……
结束后,姜。
大慧与姜远寒暄几句,渐渐熟络起来。
大慧忽然话锋一转,问起姜远所修何法。
姜远摇头笑道:”我所修之法远不及你。你只需守谷修粮,坐禅入梦便可长生。而我却要每日吞吐天火,方能守住本源,免得魂魄被 勾去。”
大慧惊讶道:”师兄,吞吐天火是何等 ?”
姜远答道:”此乃苦修之道。”
大慧追问:” 还有苦乐之分?”
姜远笑道:”师弟有所不知,每日吞吐天火时,烈焰焚身,浓烟呛眼,神魂剧痛,犹如堕入九幽地狱。”
大慧闻言既惊惧又庆幸,暗喜祖师传授的是轻松法门,免去这般苦楚。
他安慰姜远几句,便回静室修炼睡功。
姜远见状摇头轻笑,转身出洞而去。
……
瑶台后的祖师静室内。
祖师聆听洞中动静,闭目良久,欣然道:”善!”
“此子天赋不凡,他日若我不在,由他主事,我也放心。”
……
寒来暑往,不知岁月几何。
姜远冬炼阴火,夏炼阳火,如此循环十三载。
十三年来,他体内武火不断锤炼,炉鼎通红处,两枚火珠如轮飞转,浑然一体。姜远明白此乃他的兵器,却不解为何化作双珠,更不知如何运用。
但他确信,待双珠成形,金公显现,一切自会明了。
这十三载间,他并非终日苦修。除听祖师讲经外,常去左家走动。左家娶了逃难女子为妻,现已生子。姜远不禁感慨,自己修行之余,人间已历数代。
另有修行者陆续来投,祖师慈悲,有远者皆可入洞,如今洞中已有七人。
姜远专心修行,不知同门进境,祖师也嘱咐他专注己道。
这日,姜远正坐青苔石上苦炼金公。
忽见东方金光大作,隐有熊吼。他凝神望去,泥宫震动,元神相助。远远望见一头苍老垂死的熊影。
“周王室……”
“气数将尽。”
姜远喃喃自语。
凭借元神感应,他知晓天命。
正思索间,东方骤变,紫气漫天而来……
三万里紫气东来!
姜远见东方异象,紫气浩荡,不明所以。
元神相助下,他看见老熊哀嚎,方知周王室气数已尽。
熊乃周朝图腾。周室姬姓,黄帝之后。黄帝居轩辕丘,号轩辕氏,建都有熊,故又称有熊氏。
此熊象征周室国运,衰老意味着王朝将倾。
自”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之说流传,周室气数已尽。
这东来紫气,却是何征兆?
姜远曾在洛邑见过紫气,那时老子周身笼罩紫光。
“童儿,过来。”
祖师的声音随风传来。
姜远不敢怠慢,立即起身返回洞府。
不多时。
姜童儿回到洞府,在瑶台前行礼。
祖师亲自扶起他,问道:”可曾观得天象?”
姜远点头,扶着祖师坐下:”师父, 见紫气东来,隐入西牛贺洲。”
祖师道:”此乃伯阳之道。当年他为周室寻求生机,奈何周室不堪扶持。如今周室将亡,伯阳已弃之。”
姜远恍然大悟。原来老子在洛邑担任守藏室之职,是为周室寻生机。可惜周室如闻道不前者,错失良机,今日 实乃天数。
姜童儿又问:”师父,这与紫气东来有何关联?”
祖师解释道:”伯阳即将重返天庭。他尚有个名号叫太上。此番出世,为世间留下一线生机,既济南瞻部洲,亦渡西牛贺洲。紫气东来三万里,伯阳西行经西牛贺洲,三十三年后重归天庭,紫气自散。”
姜远闻言震惊。他曾在梦中听过《老子出关》的传说,言老子西出函谷,紫气东来三万里。
不想此事竟是真的。周室将亡,老子西行要为两洲留下生机。
姜远问道:”师父,西牛贺洲苦海可有变化?”
他知西牛贺洲众生久陷苦海,难以超脱。
祖师道:”变与不变,不在你我,而在众生。”
姜远顿悟:”师父是说’道法自然’之理?”
祖师点头:”正是。紫气东来,使人元神清明。有心者自能悟道,无心者强求不得。”
姜远问:” 当如何行事?”
祖师指着他说:”当年伯阳赐宝,你虽以棋局相谢,恩情未了。如今你去为伯阳牵牛,了却这段因果。”
姜远行礼:” 明白。只是 不在,无人侍奉师父…”
祖师摆手:”无妨,不过三十三年光景。”
姜远只得应下。
祖师又道:”三日后你去函谷旧址等候,伯阳必经此地。”
姜远再次称是。
正说话间,大慧走来。
姜远见他模样,暗自吃惊:这位师弟竟放纵心猿到如此地步,全然不像修行之人。
短短十三年,怎会让心猿如此猖狂?
大慧行礼道:”师父!”
祖师问:”不在静室修行,来此何事?”
大慧昂首道:” 自觉修行圆满,欲出山度化世人,请师父准许!”
祖师反问:”果真圆满?”
大慧言道:“睡功已就,辟谷之术亦成,十年不饮不食,亦无大碍,可得长生,已悟长生玄机。”
祖师点头道:“既如此,你可下山去了。”
大慧闻言欣喜,向祖师叩拜,忽见姜远,问道:“师兄不与我同行?师弟愿将长生之道与师兄共享。”
姜远默然许久,摇头道:“我无此福分,师弟请便。”
大慧叹息,独自离去。
师徒二人目送大慧出洞。
祖师坐于,问道:“童子,如今洞中还有何人?”
姜远答道:“师父,洞中除我之外,尚有五人, 不知其法号。”
祖师点头:“此五人皆习旁门左道,他日下山必生祸端,如大慧一般。”
姜远摇头道:“师父,大道常在!不悟者,非师父之过!”
祖师含笑颔首,只教姜远早做准备,三日后启程赴函谷。
姜远应下,走出洞府。
三日远行在即,修行不可懈怠,炉火煅金,日夜不息,否则前功尽弃。
……
三日后。
姜远奉师命下山,前往南瞻部洲。
临行之际,左氏子知其远行,特来相送。
左氏子颤颤巍巍来到洞前,捧着一包干粮道:“上师,此乃小老儿亲手所备,山中野果,地里干粮,请上师带上,免得腹中饥饿,那滋味可不好受!”
姜远见左氏子老态龙钟,感慨万千,昔日曾见他出生,抚顶赐福,而今少年已成老叟,沧海桑田。
他早已不需人间烟火,却难却左氏子心意,接过包袱道:“你有心了,令尊若知,定感欣慰,此物我收下了。”
左氏子欢喜道:“此乃小老儿本分,年年山中遇虎豹,高呼’广心’之名方得活命,早已欠上师数条性命。”
姜远问道:“你如今年迈,老母已逝,可悔当年我劝你修行?若修行,或可得长生。”
左氏子摇头:“粗鄙之人温饱尚难,何谈修行?命数有定,不敢强求。”
姜远感叹,大慧之心竟不及左氏子,若有大慧有此心境,何至心猿放纵。
又道:“安心居于山中,祖师有言,左氏一家,当得平安,无人相害。”
言罢。
姜远携包袱下山,纵身十丈,踏空而行。
片刻即至山脚,自他下山,脚下现金光大道,璀璨夺目,直指东方,显是祖师法力。
金光道上,纵使西牛贺洲妖魔横行,亦不敢犯。
此乃祖师!
姜远转身向灵台方寸山叩首拜谢,继而踏上金光东行,直往函谷……
姜童儿踏金光而行,直指东方,历经酷暑严冬,三秋寒霜,光阴一载,已近南瞻部洲。
姜童儿行于道上,极目远眺,见金光尽头,知祖师法力直达函谷,行将抵达。
“幸而紫气犹在,未误时辰。”
姜远见东方紫气未散,心神稍安,知晓老子还未抵达函谷。
这一年来,他勤修不辍,已将天火纳入肺炉,炼得金丹如日般赤红,修为渐长,金公之形初具轮廓。
他缓步前行,脚下金光消散时,南瞻部洲已近在咫尺。
童子转身朝灵台方寸山恭敬一拜,谢过祖师指点,随后踏入南瞻部洲地界。
甫入南瞻部洲,函谷再度映入眼帘,却见此处已非旧貌——一座雄关矗立于狭窄隘口,城门仅容一车通过,若紧闭关门,当真令人望而生畏。
姜远莞尔:“当年师父曾说,此地若设关隘,必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若他知晓今日果真建起此关,不知作何感想?不如就叫‘函谷关’罢。”
言罢,他快步向关前行去。
临近关口,姜远忽见一中年男子携五六仆从静立道旁,脚下道路纤尘不染。
他凝神细看,泥丸宫微微震动,元神示警,察觉此人气度不凡,周身隐现灵光,竟是一位世间罕见的贤者。
那男子见姜远走近,上前施礼道:“函谷关令尹喜,拜见西方圣人!”
姜远讶然:“何必行此大礼?我不过一介童子,岂敢称圣?”
此人竟是尹喜!梦中曾闻其名,乃道教文始真人,楼观道祖师,地位尊崇。这般人物为何对他行礼,还称他作西方圣人?
尹喜恭敬道:“圣人容禀。在下自幼研习天象,略通占卜之术。一年前夜观星象,见紫气东来如龙,知有圣人西行;又见西方金光耀目,料定将有圣人东渡。今日得见尊颜,腰间豫鼎生辉,神完气足,必是西方圣人无疑。”
姜远摇头:“关令慧眼,但我确非圣人。家师菩提祖师居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与东方圣人交好,特命我前来迎候。我不过是代师行事罢了。”
尹喜恍然,连忙向西叩首九次:“是在下唐突,错认仙童为圣,望乞恕罪。”
姜远扶起他道:“师父若知,定不怪罪。”
尹喜欲备轿相迎,被姜远婉拒:“我在此候圣驾即可。”
“敢问仙童法号?”
“姜远,法号广心。”
尹喜遂引姜远入关,设宴款待。
姜远在关外寻一处静地,盘膝修炼,不食人间烟火,每日吞吐天火淬炼金丹。
这般景象引得关内众人惊叹,纷纷传言关外来了一位不食五谷的神仙。
关令尹喜见状亦觉惊奇,未曾想姜远竟有如此修为。
……
如此修炼三四月,直至春回大地。
这日姜远忽睁双目,泥丸宫震动,远望天际见紫气东来,如海浪翻涌。
老子将至函谷!
姜远起身舒展筋骨,正欲前去相迎,忽见尹喜走来。
尹喜恭敬行礼:”上师!圣人将至,可否请您与我同往迎接?”
姜远问道:”你如何知晓?”
尹喜答道:”近日心神感应,又见上师 数月忽动,故有此猜测。”
姜远赞许道:”果然慧根不凡。”
尹喜连忙谦辞:”在下凡夫俗子,岂敢与西方圣人相比。”
姜远瞥见地上残留的食盒痕迹,心知尹喜日日派人送食,对此人心生好感。
“紫气已现,圣人将至,关令可愿与我同往?”
尹喜欣然应允。
二人出关时,尹喜命仆从清扫道路四十里,纤尘不染。
姜远暗忖:”此人诚心修行,日后必成大器。”
遂在四十里外静候。
……
等候半月有余,起初关民士卒皆来相随。
五日不见圣人,关民散去;十日不见,士卒离去;又过半月,尹喜仆从仅剩三人。
这日姜远收功远眺,忽见天际紫气氤氲,祥云缭绕。
“来了。”
众人随姜远立于道旁。
远处现出一位倒骑青牛的老者,正是老子。
青牛近前,姜远执礼:”广心拜见伯阳先生。”
老子见是姜远,展颜笑道:”不想在此遇见广心。当年见你尚在悟道途中,如今金丹将成,果然慧根非凡。”
姜远笑道:”承蒙先生当年鼎中指点。今奉师命,特来为先生牵牛引路。”
老子含笑应允……
——————
老子允姜远牵牛之请。
姜远再施一礼,行至青牛身侧。
青牛抬头望见姜远腰间豫鼎,顿时垂首驯服。
函谷关守将尹喜来到老子面前,恭敬行礼道:”关令尹喜,拜见圣人!”
老子淡然一笑:”老夫不过是个贫贱老头,当不起关令大礼。”
尹喜正色道:”我观天象见紫气东来,如龙腾云海,便知有圣人西行。又见上师亲自相迎,若非圣人岂能得此礼遇?”
老子目光平静:”广心这孩子只是念我腿脚不便,特来牵牛护送,免得我被野兽所伤。老夫怎敢称圣?听闻列侯之中多有贤者,圣人当在其中。”
姜远静立青牛旁,默不作声。
尹喜坚持道:”列侯终日忙于政务,岂能成圣?广心上师乃西方圣人之徒,能让他牵牛相随的,必是圣人无疑。恳请先生成全,让我也效仿牵牛之礼。”
老子反问:”你真认定我是圣人?”
“千真万确!”
老子端详尹喜许久,点头赞许:”是可造之材。”
尹喜再拜:”请圣人入关,我已备好清净居所。”
老子应允:”善。”
尹喜喜出望外,命两名仆从前导开路。
姜远轻拍牛背,青牛低鸣着向函谷关行进。见老子倒骑青牛,知其另有深意,便未加催促。
通灵的青牛跟随尹喜指引,不多时便进入关内。
老子对姜远道:”广心,这趟路程要走三十三年。”
姜远会意:”伯阳先生放心, 明白。”
老子欣慰道:”若非你已入道多年,我也不敢让你同行。菩提近来可好?”
姜远答道:”多谢挂念,师尊一切安好。”
老子见姜远举止沉稳,暗自赞许:”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行至关内,尹喜正要引老子前往住处,忽见一人跪伏拦路。
姜远停步,觉得此人面善,腰间”太玄清生符”微微颤动,认出是老子昔年在洛邑的仆人。
尹喜喝问:”来者何人?”
那人高喊:”小人是洛邑徐甲,曾在老子府上做工。老子许诺日付百钱,却拖欠百万工钱未付,今日特来讨要。”
姜远闻言暗叹此人愚昧,竟为区区钱财拦阻圣人。
尹喜惊疑:”此话当真?”
徐甲信誓旦旦:”句句属实。”
姜远上前,伸手指向徐甲:”你可认得我?”
徐甲抬头细看,只觉眼熟却想不起。
姜远道:”当年随师尊拜访伯阳先生时,曾与你有一面之远。”
徐甲猛然醒悟道:“原来是你!当年见你尚是稚童,如今却似天仙临凡,一时竟未认出!”
姜远淡然问道:“既已相认,可知你我何时初见?”
徐甲挠头苦思良久,终是摇头:“实在记不清了。”
姜远冷笑道:“那已是近两百年前的事了。你真当自己寿元绵长?若非伯阳先生赐你太玄清生符,让你窥得旁门长生之术,只怕早已被 索命。如今竟有脸向伯阳先生讨要工钱?”
徐甲闻言骇然,张口吐出灵符。清风拂过,他瞬间化作白骨倒地。
正所谓”道破天机元气散,旁门左道难长生”。
老子骑坐青牛,见姜远施法,含笑颔首。
尹喜伏地叩拜:”圣人明鉴,此人愚钝,不识大道,错过机远。但他并非存心冒犯,恳请圣人赐其重生之机。”
老子这才开口:”我本许诺入安息国后以黄金结算工钱,奈何他心浮气躁。罢了,既已收回灵符,便两清了。”
说罢目视姜远。姜远会意,轻拍牛背继续前行。
尹喜忙将灵符放回白骨口中。清风再起,白骨生肌,徐甲转眼复生,仆从们惊呼连连。
小说《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