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位面蚀》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科幻末世小说,作者“刘璐92”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林晓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
位面蚀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插曲一:彼岸的回响
(时间:林晓约20岁时)
那段时间,林晓还是大学历史系的学生,正被一种莫名的、低度的焦虑所困扰。夜里,她开始做一些光怪陆离的梦,醒来后细节模糊,只留下一种穿越了无尽长廊的疲惫感。
直到那个深秋的下午,她在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帮忙,指尖刚触碰到一页关于古代冥府信仰的残破插图时,一股前所未有的剧烈眩晕攫住了她。
眼前的现实——阳光透过高窗洒在布满灰尘的书架上——瞬间瓦解。她并非睡着,意识却被迫抽离,坠入一个无法形容的维度。
没有天空大地,只有流淌的、构成万物本源的光晕。一种深沉的宁静包裹着她,那是亿万个生命印记的低语最终融合成的、浩瀚的背景音。她像一个无形的观察者,漂浮在此地。
眼前,是一座由无数半透明、人形光晕汇聚而成的“山”。这些是剥离了物质形态的生命能量,正沉默而坚定地向山顶一道纯粹温暖的光柱“流动”,并被其吸纳,融为一体。
中间界(interrealm)。这个概念如同本能般浮现。她瞬间明了,这是所有传说中冥府与彼岸的原型,生命能量回归链接之地的通道。
在这浩瀚的能量洪流中,一股异常尖锐、冰冷且充满痛苦决绝的波动,像灯塔般吸引了她的注意。她“看”过去——一个扭曲、紧绷得多的灵魂光晕,正逆着主流,艰难地在这片领域探索。那光晕中充满了失去至亲的剧痛、被遗弃的愤怒,以及一种……近乎疯狂的执着。
她感知到那个灵魂在疯狂地搜寻着什么,呼喊着“爸爸”、“妈妈”、“奶奶”、“哥哥”,但回应她的,只有中间界无垠的空旷与融合万物的平静。希望一次次燃起又熄灭,巨大的失落和孤独感将那个灵魂包裹,进而转化为一种冰冷的绝望。
林晓自己的心也揪紧了,那种共鸣的痛楚如此真实。她看到那个灵魂漫无目的地飘荡,接触着无数过往生命的记忆碎片。然后,一段关键的、塑造性的记忆碎片被那个灵魂捕获并牢牢抓住——那碎片中充满了更具体的背叛感、对现有秩序的彻底否定。
那个灵魂似乎突然看向了林晓,散发出第一缕寒意时,林晓的感知到达了极限。
她猛地抽了一口气,发现自己还坐在图书馆修复室的椅子上,午后的阳光依旧温暖,但那冰冷的绝望感和那个与她同源却走向歧路的灵魂波长,已像一道深刻的烙印,留在了她的意识深处。她不知道那是谁。这次经历后,那些关于金色麦田和紫色天空的梦境,开始变得更加频繁和清晰。
插曲二:基石与阴影
生命的多位面现象,其根源可追溯至宇宙大爆炸后,原始生命能量(或称“意识基础场”)在时空结构中的非均匀分布与量子叠加。在这一框架下,被称为“神使”(sence)的存在,并非神秘的超自然微生物,而更可能是一种与意识场高度耦合的宏观量子现象凝聚体,或可理解为一种独特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在生物体内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们对“生命能量场”的波动极其敏感,如同高精度的量子传感器。
个体内这种“神使凝聚体”的密度与稳定性,决定了对多位面“背景辐射”的感知能力。密度极高且稳定者,即为“回响者”。他们的神经系统仿佛一个天然的量子干涉仪,能模糊接收到其他位面泄露的信息片段,表现为既视感、梦境或“错误记忆”。林晓的体验,正是其内在“神使凝聚体”网络对日益增强的位面干扰做出的反应。
回响者的使命自古有之。在可考的记录中(部分记载于散落各处的古籍),一位名为“初识者·艾尔”的早期回响者,曾面对一次因邻近位面核心坍缩引发的链式熵增危机——史称“光寂之战”。此次危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战争,而是某个位面的生命之流(负熵流)因基础物理常数突变而陷入不可逆的衰减,其湮灭过程产生的信息熵暴(一种携带着结构解构信息的能量辐射),如同宇宙尺度的瘟疫,威胁着相邻位面的现实稳定性。艾尔凭借其对能量场路径的精准感知,并未选择直接对抗这股毁灭性的熵增洪流,而是引导附近一颗即将发生超新星爆发的恒星,将其释放出的巨大但相对“有序”的能量,精确导向熵暴传播路径的前端。两股极端能量在虚空中相互作用,并非简单的爆炸性抵消,更类似于一种信息层面的“再编码”与“中和”,如同以极强的有序信号覆盖了无序的噪声,最终使熵暴的破坏性路径发生偏转和消散,挽救了相邻位面。然而,艾尔自身也因承载了远超阈值的能量信息交互而意识结构崩解,其存在痕迹大量湮灭,仅余零星记载。这次事件,奠定了回响者作为“位面工程师”而非“魔法师”的基石角色。
然而,能力也伴随着风险。位面崩溃时泄漏的变质能量,可被视为携带高熵的信息乱流。回响者高度敏感的“神使”网络在接触这种乱流时,极易发生“量子退相干”失控,导致其意识被负面信息淹没,心智被侵蚀。因此,他们的工作不仅是引导能量,更是时刻维持自身意识系统的“相干性”,对抗宇宙尺度的“信息熵增”。
正是预见到这种持续的威胁,历代回响者致力于将知识编码留存。他们利用位面共振的短暂窗口,或通过意识投射影响特定个体,将核心信息——关于链接之地、生命之流、位面稳定性及神使的本质——以符合当地文明认知水平的形式(神话、天文图、几何符号)记录下来,藏匿于各位面。这些古籍,是跨越时空的应急预案,是留给未来“同行”的警示与指南。
第十四章插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