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主角是龚矩仁的小说《视频通古代,龙国阅兵,震撼古人》是由作者“杨元溪”创作的架空历史著作,目前连载,更新了201358字。
视频通古代,龙国阅兵,震撼古人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8章
女兵方队带来的伦理冲击尚未平息,天幕的镜头再次缓缓推近,给了一个长时间的特写,而目标是——
士兵们手中紧握的钢枪!
当那杆枪的每一个细节,都分毫毕现地呈现在亿万观众眼前时,一股冰冷的工业之美,瞬间扼住所有人的喉咙!
那是一种通体漆黑的金属质感,表面经过某种特殊的哑光处理,不反光,却透着一股内敛的冰冷气息。
枪身的线条流畅而冷硬,充满机械的精密感,每一个部件的衔接都严丝合缝,找不到丝毫属于人类手工的瑕疵。
最让人感到头皮发麻的,是它的“统一性”。
仪仗队中,成千上万支这样的钢枪,从枪托的弧度,到准星的高度,再到枪身上每一颗螺丝的位置,都完全一模一样,仿佛是从同一个模子里生长出来的!
这种极致的“标准化”,让所有时空的能工巧匠们,看得目瞪口呆,继而,感到一种源于灵魂深处的绝望。
明朝,某地书斋。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颤抖地指着天幕,手中毛笔“啪”地一声掉在地上,墨汁在他刚刚完成的《天工开物》草稿上,晕开一大片墨迹。
他,正是宋应星。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他失声喃喃,眼中满是学者的痴迷与工匠的绝望,“以人力锻铁,百炼方能成钢。即便如此,一炉之铁,其性亦有微差。
要造出一杆火铳,需良匠耗时数月,反复捶打、校准,尚不能保其完全一致。而此物……成千上万,竟如一母同胞,毫厘不差!此非人力,非人力啊!”
他穷尽一生,记录总结天下百工技艺,却发现,引以为傲的“天工”,在这后世的“神造”面前,竟如同小儿之戏!
而在另一处隐秘山谷中,几个身着短褐,气质与寻常农夫迥异的汉子,正围在一起,爆发激烈的争论。
他们是先秦显学“墨家”最后的传人。
“师兄,此物绝非神造!”一个年轻的墨者,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你看那枪机结构,定然是用了某种我们不知道的‘规’与‘矩’!其背后,必有一套严谨的‘数’与‘法’!”
“我明白!”年长的墨者声音沙哑,“但要实现此等‘规矩’,需要何等巨力?何等精密的‘器’?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了,这是‘术’!一种能够掌控天地金铁,化万物为一的经国之术!”
他们看懂了,却也因此更加绝望。
因为他们知道,这背后,是一套超越他们认知的“体系”!
倭占区,伪报社。
“咕咚。”
钱玉坤艰难地咽了口唾沫,他感觉自己的喉咙干得像是要烧起来。
作为一个靠着倒卖军火和物资发家的汉奸,他看不懂什么军阵,也看不懂什么精神。
但他看得懂工业!
他看得懂成本!
他看得懂生产力!
他的额头上,已经布满了细密的冷汗,后背的真丝衬衫,早已被冷汗浸透,紧紧贴在身上。
那颗精于计算的脑袋,此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一场让他心胆俱裂的疯狂运算。
“钢……这通体上下,至少都是上好的精钢。造这么一杆枪,需要多少铁矿石?多少焦炭?炼钢的炉子,得有多大?”
“工艺……看那枪管,笔直光滑,膛线……我听说过,倭国人的兵工厂里,有几台进口的机床才能拉。可眼前这是多少杆?几千杆?这得有多少台那种机床?”
“人力……不,这已经不是人力的范畴了!这得是多大的工厂?多少条生产线?多少熟练的工人?!”
他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将自己估算出的数字,与他所知,倭国倾尽国力才建立起来的兵工产业进行对比。
结果是……一个让他如坠冰窟的结论!
“完了……”钱玉坤“噗通”一声,从昂贵的皮椅上滑到地上,他双目失神,口中念念有词,“全完了……”
一旁的伪报社编辑陈先生,也被吓了一跳,连忙去扶他:“钱次长,您……您这是怎么了?”
“陈先生,你不懂,你不懂啊!”钱玉坤一把抓住他的手,指甲因为用力而掐红了陈先生的手腕,“你是个文人,你看的是热闹!我……我看到的是账本!是一本……能让倭国破产一万次的账本啊!”
他的声音,因为恐惧而变得尖利:“光是这几千杆枪!就这几千杆,摆在明面上仪仗队的枪!
其背后代表的工业实力,就已经……就已经超越了倭国百倍!千倍!
我们……我们投靠的,是一艘正在沉没的破船!一艘马上就要被龙国这艘……这艘钢铁巨轮,撞得粉身碎骨的破船啊!”
陈先生被他这番话,说得浑身一颤。
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他之前从这冰冷的武器中,看到的是一种冰冷的“秩序之美”。
而现在,经过钱玉坤这番通俗的解读,他终于明白了这“美”的背后,所蕴含的是足以碾碎一切的力量!
他再低头看着手中那支用来粉饰太平的笔,第一次感到,它是如此的软弱无力。
在绝对的工业实力面前,所谓的“文人风骨”,所谓的“曲线救国”,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笑话!
一股寒意,从钱玉坤和陈先生的心底,不可遏制地蔓延开来。
他们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同样的恐惧,和一丝想要为自己寻找退路的绝望。
1942年,华北,根据地。
山坳里,气氛同样凝重,但那凝重之中,却燃烧着完全不同的火焰。
战士们的目光,锁定在天幕中那杆完美的钢枪上,眼神里充满了渴望!
“我的乖乖……”一个老兵下意识抱紧,怀里那杆枪管都快磨平的“老套筒”,咂了咂嘴,“你们看那枪,锃光瓦亮,一点铁锈都见不着!再看看咱这根烧火棍……”
“何止是新!”另一个战士指着枪身,“你们看那枪托,油光水滑的!我的这木头枪托,早就裂了,现在还拿布条绑着呢!”
“这枪,肯定好使!你看那上面,还有个小镜子一样的东西,肯定比咱这缺口准星好用多了!”
战士们的议论,充满羡慕。
他们不奢求能吃饱穿暖,但做梦都想拥有一杆好枪!
一杆能让他们在面对鬼子时,更有底气的枪!
连长李铁山也看得眼睛发直。
作为指挥官,他看到的是更深层的战术价值。
“指导员,你看。”他指着天幕,声音有些沙哑,“这枪,比咱们的老套筒、比鬼子的三八大盖都短!
这说明啥?说明它更方便在咱们挖的这些战壕里、在山地里腾挪!这是专门为咱们这样的环境设计的!”
“还有你看那枪口下面,好像还能再挂点别的东西!这说明,它的功能,不止是开枪这么简单!”
李铁山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指导员,你敢想吗?给老子一个连!不!一个排!只要三十个兵,配上三十杆这样的枪!
今天晚上,我就敢带人去摸了,鬼子的炮楼!我保证,连根毛都给它拔干净了!”
这番话,说得周围的战士们,一个个热血沸騰,恨不得能从天上把枪给拽下来!
赵世杰的眼中,同样燃烧着火焰,他比李铁山想得更远。
他拍了拍李铁山的肩膀,沉声说道:“老李,你的想法,还是小了。”
“小了?”
“对!”赵世杰指着天幕,一字一顿地说道,“这不是一杆枪的问题!这是一座钢铁厂!一个兵工厂!是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问题!”
他环视着周围那些,因为他的话而困惑的战士们,大声说道:“同志们!你们都觉得这枪好,都想要!
我也想!可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咱们现在,只能用这些破旧的‘老套筒’?为什么咱们的子弹,要一颗一颗省着用?!”
“因为咱们穷!咱们落后!”一个战士大声回答。
“说得对!”赵世杰用力地点了点头,“因为过去的几百年,咱们国家,一直在挨打!咱们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咱们在延安、在太行山的兵工厂,都是咱们的同志们,用最简陋的工具,拿锉刀一点一点锉出来的!拿铁锤一下一下砸出来的!”
他指着天幕,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自豪与希望:
“而天幕上这杆枪,它告诉我们什么?!它告诉我们,咱们的后代,有自己的钢铁厂了!有自己的机床了!有自己的兵工厂了!
咱们不用再看洋人的脸色,不用再等别人的施舍!咱们自己,就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武器!”
“这杆枪,不是神仙造的!它是我们未来的工人兄弟,在我们自己的工厂里,用我们自己的钢铁,在自己的机床上,一杆一杆造出来的!”
“你们现在多打死一个鬼子,未来的工厂就多一分保障!”
“你们现在多缴获一杆枪,未来的工程师就能多一份参考!”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每一次战斗,每一次牺牲,都是在为未来的那座钢铁厂,添上我们的一砖一瓦!”
赵世杰的这番话,在所有战士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他们明白了!
那杆看似遥不可及的“神兵”,原来与他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他们此刻的战斗,正是未来那强大工业的奠基仪式!
一股厚重的使命感,压在每一个战士的肩上!
他们再看那天幕上的钢枪时,眼神里,不再仅仅是羡慕。
而是一种……一种创造历史、奠基未来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