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文君
扫文推文 拯救书荒

第3章

油灯如豆,昏黄的光晕在凌家堂屋里摇曳,将围坐在一起的人影投在斑驳的土墙上,拉得忽长忽短。

“要我说,最该改的就是那犁!” 二哥凌建党嗓门最大,他下午回来听说了鱼和大伯来信的事,此刻正挥舞着手臂,情绪激动,“牲口拉着费劲,人扶着也费劲,碰上硬地,整个膀子都跟着震!要是能把那犁头弄得更利,或者换个啥省力的法子,肯定行!”

三哥凌建邦显然想得更深些,他蹙着眉:“犁是铁匠铺打的,样子传了多少代了,怕是不好改。我倒觉得,咱打场用的连枷可以想想办法。现在是人抢圆了胳膊往下砸,效率低,还累。能不能做个啥东西,让它自己动起来?或者省点力?”

“自己动起来?那不成神仙了?” 五哥凌建设觉得三哥异想天开。

四哥凌建民吭哧了半天,憋出一句:“挑水的扁担,有时候也觉得硌得慌……”

李秀兰听着儿子们七嘴八舌,只觉得脑子里一团乱麻,她拍了下大腿:“哎呀,你们这说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曦丫头,你听着咋样?有啥想法没?” 她把希望全寄托在了“开了窍”的女儿身上。

凌曦一直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家人们热情却略显杂乱的讨论。她在脑海中快速筛选、分析着这些信息。二哥提到的犁地阻力问题,涉及材料力学和流体力学;三哥设想的半自动化连枷,核心是简单的杠杆和惯性原理;四哥感觉扁担硌人,则是典型的压强和人体工程学问题。

这些问题,在她看来都有优化空间,但需要考虑当前的材料和工艺水平。

她抬起手,轻轻往下压了压,嘈杂的讨论声渐渐平息下来,几双眼睛都聚焦在她身上。

“二哥说的犁,改犁头形状和角度,或许能省力一些。” 她先肯定了凌建党的想法,让他脸色一喜,“三哥说的连枷,完全自己动不现实,但可以做个简单的支架,利用杠杆,让人不用总抡着胳膊,省不少力气。”

她拿起炕上做针线活的篓子,抽出几根长短不一的竹签和麻线,一边比划一边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比如,在这里做个支点,手握着这里往下压,另一头就能抬起来,再借着力往下打……”

她手指灵巧地翻动,一个极其简易的杠杆模型在她手中初步呈现。虽然粗糙,但那清晰的原理让原本觉得“神仙才能做到”的凌建设都瞪大了眼睛,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至于扁担,” 她看向凌建民,“可以在肩膀接触的地方,裹一层厚实的软布,或者把扁担中间稍微做得宽扁一点,接触面积大了,就没那么硌了。”

凌建民憨厚地连连点头:“对对对!是这个理儿!”

凌曦没有提出任何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东西,所有的“改进”都立足于现有的工具和材料,只是从原理上进行了最基础的优化。但就是这样简单的点拨,已经让家人们豁然开朗,看向她的眼神充满了信服。

“哎呀!还是我闺女脑子灵!” 李秀兰喜笑颜开,仿佛已经看到奖励在向她招手,“就这么写!把这些都告诉你建业哥!”

“娘,不急。” 凌曦放下手中的竹签,“光说不行,最好能画个简单的图,让人一看就明白。”

画图?这下可难住了李秀兰和几个哥哥。他们认识的字都不多,更别提画画了。

“曦丫头,你……你会画?” 李秀兰试探着问。

“我试试吧。” 凌曦没有把话说满。她找来一张哥哥们用来写写画画的粗糙草纸,又让五哥找来一小块烧黑了的木炭当笔。

在家人好奇的注视下,她握着木炭,手腕稳定地在草纸上移动。她没有画任何复杂的工程图,只是用极其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杠杆连枷的支架结构、犁头角度的示意对比,以及扁担的改良形状。线条虽简单,却比例准确,关键部位清晰明了,甚至旁边还用极小的字标注了“支点”、“用力处”等字样。

她画图的姿态从容而专注,仿佛做过无数次,那种自然而然流露出的熟练感,再次让家人感到一丝陌生与惊奇。

“好了。” 凌曦放下木炭,将草纸吹了吹,递给识字最多的三哥凌建邦,“三哥,你看看,能看明白吗?”

凌建邦接过草纸,借着灯光仔细看去,越看眼睛越亮:“明白!太明白了!小妹,你这图画得……真清楚!” 他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只觉得这图比村里宣传栏上的画还好懂。

李秀兰和其他人也凑过来看,虽然看不懂字,但那清晰的图示让他们也能理解个大概。

“成了!这就成了!” 李秀兰一拍手,“明天就让建邦照着这个,再把你刚才说的那些话,一起写信给你大伯寄去!”

事情定下,一家人心头的石头仿佛落了地,气氛更加松快起来。纷纷夸赞凌曦聪明,是家里的福星。

凌曦只是微微笑了笑,将那张粗糙的草纸仔细折好。这小小的几张纸,在她眼里,却是播向未来的种子。她不在乎最初的奖励是什么,她在乎的是这条渠道的打通,是“凌曦”这个名字,能够以“有想法”、“懂点技术”的形象,进入县农机厂的视野。

夜深了,家人们各自歇下。

凌曦躺在炕上,却没有立刻入睡。她听着身旁母亲均匀的呼吸声,望着窗外透过窗纸的朦胧月光。

改良农具只是第一步。她脑中还有更多的东西,关于能源,关于材料,关于信息……但这一切都需要时机,需要更强的保护伞。

周锐……那个男人,他回到部队后,会提起她这个“有点特别的”落水知青吗?

她翻了个身,将这个念头暂时压下。当前最重要的事,是等待县城的回音,以及,继续利用现有的条件,稳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捕猎陷阱的计划,也该提上日程了。

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淌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也照进了农家小院里那颗不甘平凡的心。

(第七章 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