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文君
扫文推文 拯救书荒

第2章

手里捏着那本薄薄的、却重若千钧的暗红色离婚证,王海涛没有回舅舅的修车铺,而是在江城的老城区漫无目的地走了很久。深冬的寒风刮在脸上,带着刺骨的冷意,却远不及他心底那片荒芜的冰凉。他最终在一条名为“福顺”的老街巷口停了下来。

这条老街有些年头了,两侧是低矮的、带着岁月斑驳痕迹的临街铺面,多是些五金店、裁缝铺、小吃店之类的小本经营,空气中混杂着油烟、旧物和市井生活的气息。与市中心那些光鲜亮丽的写字楼相比,这里显得破败而真实。

他在巷子中段找到了一间待出租的小门面。卷帘门上贴着泛黄的招租广告,字迹模糊。门面很小,推拉式的铁栅门锈迹斑斑,玻璃上蒙着厚厚的灰尘。透过脏污的玻璃看进去,里面空空荡荡,大约只有十五个平方,水泥地面,墙壁斑驳,角落里堆着些不知名的垃圾,散发着一股霉味。

月租八百。这个价格,在如今的江城市,低廉得几乎像是白送。

王海涛站在门口,看了很久。这里与他曾经工作过的窗明几净的图书馆,与他短暂拥有过的那个称之为“家”的宽敞公寓,都有着天壤之别。然而,一种奇异的平静感却在此刻笼罩了他。这里没有虚伪,没有背叛,没有那些令人窒息的过往,只有最赤裸的真实,和一份……从头再来的可能。

他联系了房东,一个嗓门洪亮、精打细算的中年妇女。对方看他穿着朴素,言语实在,也没多问,很快签下了一份简单的租赁合同。王海涛从贴身的口袋里拿出一个旧信封,里面是他离婚时李红梅要给、但他最终没要的那五万块“补偿”,以及舅舅张铁柱硬塞给他的两万块积蓄。他数出八百块钱,递给了房东。剩下的钱,他需要精打细算,用于购买最基本的办公用品和维持最初的生活。

接下来的几天,王海涛如同一个沉默的工匠,一头扎进了这间破旧的小屋。他买来最便宜的白灰,自己动手,一遍遍地粉刷墙壁,遮盖掉那些陈年的污渍和霉斑;他用砂纸一点点打磨掉铁栅门和窗框上的铁锈,再刷上防锈漆;他清扫了每一个角落,拖了无数遍地,直到水泥地面露出它原本的青灰色。

舅舅张铁柱抽空过来帮忙,看着他外甥挽着袖子,满身灰土地忙碌,鼻头有些发酸,却什么也没多说,只是默默地帮他搬抬重物,修理那扇不太灵光的旧卷帘门。

一切整理妥当,虽然依旧简陋,但总算有了几分整洁的模样。王海涛买来一张二手的长条木桌,两把椅子,还有一个简易的文件柜,这便是全部的办公家当。他在门口挂上了一块自己找人制作的、最简单的白色塑料牌子,上面印着几个朴素的黑色宋体字——“海涛咨询工作室”。

没有花篮,没有鞭炮,没有祝贺的宾客。工作室开业的那天,安静得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小石子,没有激起任何涟漪。

王海涛独自坐在收拾干净的小屋里,冬日的阳光透过擦拭干净的玻璃窗,斜斜地照进来,在光洁的地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他从随身携带的旧木箱里,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个被精心修复好的父母合影相框,用软布细细擦拭了一遍,然后郑重地、端端正正地摆放在了那张旧书桌的正中央。

照片上,父母温和的笑容仿佛穿透了时光,静静地凝视着他,给予他无声的支撑和力量。他看着照片,眼神复杂,有思念,有痛楚,但更多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坚定。他将在这里,以父母凝视的目光为见证,开启一段完全属于自己、依靠自己的新生。

工作室挂牌后的第三天下午,一辆低调的黑色轿车停在了老街略显狭窄的路口。刘艳玲从车上下来,她今天没有穿过于正式的职业套装,而是一身简约的驼色大衣,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她沿着老街走过,目光扫过两旁略显杂乱的店铺,最终在那块崭新的“海涛咨询工作室”牌子前停下脚步。

她推开门,走了进去。小屋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阳光充沛,虽然家具简陋,却透着一种踏实认真的气息。王海涛正伏在桌案前,在一叠稿纸上写写画画,似乎在分析着什么数据。

“学长。”刘艳玲轻声招呼。

王海涛抬起头,看到是她,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站起身:“艳玲,你怎么找到这儿的?快请坐。”他顺手拿起热水瓶,给她倒了杯热水,条件所限,连个像样的茶杯都没有。

刘艳玲接过水杯,没有在意环境的简陋,目光落在桌面上那个显眼的相框上,心中微微一动。她环顾了一下这间小小的屋子,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却没有丝毫轻视:“这里挺好,虽然小,但很清净,适合做事。”

她放下水杯,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神色变得认真起来:“学长,我今天来,不是以学妹的身份来探望,而是以一个律师的身份,来和你谈一桩潜在的生意。”

王海涛在她对面坐下,神情也专注起来:“你说。”

“我有一位客户,姓张,在江城经营着三家连锁生活超市,规模不算很大,但也不算小。”刘艳玲语速平稳地介绍道,“张总最近在为超市的财务状况和供应链管理发愁,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他感觉内部运营可能存在问题,但苦于找不到症结,也没有合适的专业人才帮他梳理。”

她将手中的文件推给王海涛:“这是我初步了解到的张总超市的一些基本情况,不涉及核心机密,但可以让你有个大致判断。”

王海涛接过文件,快速浏览起来,经济学博士的专业素养让他迅速捕捉着关键信息。

刘艳玲看着他专注的神情,继续说道:“我跟张总推荐了你。我以我的职业信誉向他担保,你在企业财务分析和运营优化方面,具备顶尖的专业能力。我告诉他,你或许能帮他找到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王海涛抬起眼,看向刘艳玲,眼神里带着询问。

“当然,空口无凭。”刘艳玲微微一笑,“张总同意,可以先拿出十万元,作为前期调研和方案设计的费用,委托你的工作室,对他的超市进行一次全面的财务和供应链诊断。但是,”她话锋一转,“这是一份带有对赌性质的协议。如果你的诊断和后续建议,无法在约定时间内,帮助他的超市实现明显的利润提升,比如,至少百分之十,那么这十万元,你需要全额退还。”

十万元。对于刚刚起步、几乎一无所有的王海涛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是雪中送炭。但同时,这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失败了,不仅颗粒无收,还可能打击他刚刚建立的、本就脆弱的信誉。

王海涛的目光再次落回那份基本情况介绍上,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阳光照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映出他眼中闪烁的、属于挑战者的光芒。

几分钟后,他抬起头,看向刘艳玲,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一丝犹豫。

“这份委托,我接了。”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